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

 

 

二〇一五年度草地监测专项分析报告

IMG_5658_副本

 

 

 

 

青海省草原总站

二〇一六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草地监测样地核查

(一)二期工程草地监测样地核查情况

(二)撤销草地监测站点名称及原因

二、草地监测样地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综合监测站点监测内容与方法

(二)基础监测点监测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自然区域草地监测结果与年度动态分析

一、自然区域草地监测结果

(一)草群高度

(二)植被覆盖度

(三)草地产草量

(四)草地地下生物量

草地植物种组成与种群丰富度

(六)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结果

二、自然区域草层高度、覆盖度、产草量及土壤水分含量年度动态分析

(一)植被高度年度动态分析

(二)植被覆盖度年度动态变化

(三)草地产草量年度动态变化

(四) 草地地下生物量年度动态变化

(五) 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年度动态变化

三、 气候对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

第三章 工程区草地监测结果

一、 工程完成情况

(一)退牧还草工程

(二) 鼠虫害防治

二、退牧还草工程

(一)围栏封育项目

(二)补播牧草项目

三、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一)鼠害防治项目

(二)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

(三)建设养畜项目

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沙化草地治理项目

(二)毒草防治项目

(三)虫害防治项目

第四章 草地评价

一、草地综合评价指标

(一)草地评价内容

(二)草地分级

(三)评价方法

(四)对比方法

二、 对比分析

(一)全区对比分析

(二)自然区域对比分析

(三)工程区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草地监测样地核查

2014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以下简称《二期规划》),规划范围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范围包括果洛州六县、玉树州六县、黄南州四县、海南州五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区域总面积为39万km2。《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生态监测项目列在二期工程支撑配套工程中,实施期限为2014—2020年。2015年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草地监测按照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2015年度草地生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代作业设计)进行实施。

针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类型的特征和工程实施的特点,及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区域的差异,在二期工程草地监测中,整合现有的草地监测资源,增设必要的监测站点,完善各监测站点的监测基础设施和监测能力,建成一个具有代表性强、覆盖全的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体系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实效评估提供完整、连续的监测数据和评价技术支持。

(一)二期工程草地监测样地核查情况

2015年7月10日至8月30日,省草原总站对三江源区玉树州6县、果洛州6县、海南州5县、黄南州4县和海西州1市进行了野外站点核查。

通过实地勘察,针对三江源一期草地类型监测站点重复、工程实施项目已结束,对原有站点进行优化,同时整合了共和、贵德、贵南、同仁、尖扎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和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项目草地生态监测点。共保留站点261个站点, 其中综合站点和定位监测点为10个,基础站点为251个。其中:高寒草甸草原类5个,高寒草甸类191个,高寒草原类25个,山地草甸类5个,温性草原24个,温性荒漠草原11个。

二期新增监测点45个(表1-1),整合青海湖流域和国家重点功能区监测点33个,新建站点12个,取消站点19个,包括唐古拉山镇2个、玉树市3个、达日县3个、甘德县1个、班玛县2个、久治县2个、玛沁县2个、泽库县4个。

表1-1                新增站点基本信息

站点代码

地点

经度

纬度

同仁县

 

 

 

632321-CDHJEQ-001(Q)

保安镇银扎木村

102°05′42.36″

35°37′1.64″

632321-CDHJEQ-002(Q)

瓜什则乡阿旦村

102°18′55.08″

35°28′52.98″

632321-CDHJEQ-003(Q)

瓜什则乡力吉村

102°14′6.96″

35°25′8.16″

632321-CDHJEQ-004(Q)

瓜什则乡阿旦村

102°18′31.2″

35°29′42.2″

632321-CDHJEQ-005(Q)

瓜什则乡阿旦村

102°19′55.8″

35°28′13.1″

632321-CDHJEQ-006(G)

多哇镇交隆务村

102°12′4.2″

35°12′4.2″

632321-CDHJEQ-007(Q)

多哇镇交隆务村

102°13′2.8″

35°12′28.7″

尖扎县

 

 

 

632322-CDHJEQ-001(Q)

贾加乡安中村

101°54′29.58″

36°01′12.24″

632322-CDHJEQ-002(Q)

尖扎滩乡洛哇村

101°48′47″

35°48′42″

632322-CDHJEQ-003(Q)

尖扎滩乡幸福村

101°55′41.52″

35°47′7.32″

632322-CDHJEQ-004(Q)

尖扎滩乡羊智村

101°50′10.6″

35°46′38.8″

632322-CDHJEQ-005(Q)

当顺乡古什当村

102°01′12.7″

35°51′33.2″

632322-CDHJEQ-006(G)

尖扎滩想茶卡村

101°41′21.2″

35°46′9.3″

632322-CDHJEQ-07(Q)

尖扎滩乡幸福村

101°41′22.1″

35°46′13.3″

共和县

 

 

 

632521-CDHJEQ-定005(G)

黑马河乡

99°52′34.9″

36°42′33.1″

632521-CDHJEQ-定006(G)

江西沟乡上社村

100°21′48.4″

36°37′54.3″

632521-CDHJEQ-定007(G)

湖东种羊场

100°48′51.3″

36°41′01.2″

632521-CDHJEQ-001(G)

石乃亥乡鲁色村

99°45′6.77″

36°48′9.17″

632521-CDHJEQ-002(G)

黑马河乡加隆村

99°42′8.82″

36°46′1.38″

632521-CDHJEQ-003(G)

黑马河乡文巴村

99°58′12.97″

36°39′7.47″

632521-CDHJEQ-004(G)

黑马河乡文巴村

99°54′13.7″

36°41′1.13″

632521-CDHJEQ-005(Q)

江西沟乡上社村

100°19′12.9″

36°37′0.72″

632521-CDHJEQ-006(G)

塘格木镇治海村

100°02′2.57″

36°38′13.58″

632521-CDHJEQ-007(G)

倒淌河镇甲乙村

100°44′8.05″

36°34′1.67″

632521-CDHJEQ-008(G)

倒淌河镇哈乙亥村

101°03′11.5″

36°26′6.53″

632521-CDHJEQ-009(G)

甘地乡切扎村

100°28′57.7″

36°14′1.2″

632521-CDHJEQ-010(G)

甘地乡切扎村

100°22′11.3″

36°17′18.2″

贵德县

 

 

 

632523-CDHJEQ-001(Q)

拉西瓦镇曲乃亥村

101°07′04″

36°16′51″

632523-CDHJEQ-002(G)

常牧镇切扎村

101°36′42″

35°55′41″

632523-CDHJEQ-003(G)

常牧乡拉德村

101°27′45″

35°51′31″

632523-CDHJEQ-004(G)

拉西瓦镇曲乃亥村

101°04′33″

36°13′14″

632523-CDHJEQ-005(G)

尕让乡大滩村

101°25′27″

36°21′15″

贵南县

 

 

 

632525-CDHJEQ-001(Q)

塔秀乡塔秀村

100°38′55″

35°30′37.80″

632525-CDHJEQ-002(Q)

森多乡万秀滩

100°04′27.3″

35°34′58.4″

632525-CDHJEQ-003(Q)

过马营镇加沙村

100°38′55″

35°30′37.8″

632525-CDHJEQ-004(Q)

过马营镇过马营

100°59′02″

35°47′29.6″

632525-CDHJEQ-005(G)

森多乡尼玛龙村

101°13′21″

35°31′06″

达日县

 

 

 

632624-CDHJEQ-01(Q)

德昂乡康隆村

100°10′2.7″

33°23′45.1″

甘德县

 

 

 

632623-CDHJEQ-01(Q)

青珍乡一村

100°6′56.4″

34°8′1.2″

久治县

 

 

 

632625-CDHJEQ-01(Q)

智青松多镇

101°29′42″

33°19′8.7″

632625-CDHJEQ-02(Q)

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

101°14′24″

33°22′48.9″

玛沁县

 

 

 

632621-CDHJEQ-01(Q)

大武镇永宝山

100°19′19.9″

34°22′26.2″

632621-CDHJEQ-02(Q)

昌麻河乡

99°12′1.1″

34°20′43.3″

河南县

 

 

 

632324-CDHJEQ-01(Q)

赛尔龙乡尕克村

101°51′21″

34°35′40.6″

632324-CDHJEQ-02(Q)

柯生乡次汉苏村

101°36′43.8″

34°11′41.2″

(二)撤销草地监测站点名称及原因

1.唐古拉山镇撤销站点2个:站点代码632801-CDHJ-62(Q)、632801-CDHJ-63(G)。撤销原因:因距离远、交通十分不便,与其他站点类型相同;

2.玉树市撤销站点3个:站点代码632721-CDHJ-增05(G)、632721-CDHJ-增06(G),撤销原因:因为此点为黑土滩治理区内,在此区域内由于海拔高,土质差,还有鼠虫害和过度放牧等原因,监测时种的草几乎没有,全为毒杂草因此;无法监测,从而撤销处置;站点代码632721-CDHJ-13(Q),撤销原因:此点由于加宽玉杂公路而占去一部分监测点,无法作为监测点,从而撤销处理;

3.达日县撤销站点3个:632624-CDHJ-77(G)与78号属于同一围栏;632624-CDHJ-增03(G)、632624-CDHJ-增04(G)属于夏季牧场,监测期已全部啃食无法进行监测,故撤销;

4.甘德县撤销站点1个:632623-CDHJ-83(G),由于城镇扩建,站点无法正常监测,故撤销;

5.班玛县撤销站点2个:632622-CDHJ-增03(G),632622-CDHJ-增04(G),由于城镇扩建,站点无法正常监测,故撤销;

6.久治县撤销站点2个:632625-CDHJ-102(G),由于公路扩建,站点无法正常监测,故撤销;632625-CDHJ-107(G)由于是夏季牧场,无法进行正常监测,故撤销;

7.玛沁县撤销站点2个:632621-CDHJ-113对照 (G)与113号属于同一围栏;632621-CDHJ-109(G)由于城镇扩建,无法进行监测,故撤销;

8.泽库县撤销站点4个:632323-CDHJ-138(Q)、632323-CDHJ-139(Q)草地类型重复,故撤销; 632323-CDHJ-增02(G)、632323-CDHJ-增04(G)由于人为干扰太多,故撤销。

二、草地监测样地

2015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监测共设261个样点,其中自然区域设样点101个(包括温性草原类10个、温性荒漠草原类5个、高寒草甸草原类1个、高寒草原类15个、高寒草甸类70个),工程区160个样点(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工程87个,退牧还草补播牧草工程5个,黑土滩治理工程22个,沙化草地治理工程3个,鼠害防治工程18个,虫害防治工程2个,毒草防治工程3个,建设养畜工程20个样点),各县自然区域与生态工程区样地数量详见表1-2、表1-3。各监测样点基本情况详见附表1。

表1-2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监测站点数量

名称

样地数量

自然区域

101

温性草原类

10

温性荒漠草原类

5

高寒草甸草原类

1

高寒草原类

15

高寒草甸类

70

工程区

160

一、退牧还草工程

92

1.围栏封育工程

87

2.补播牧草工程

5

二、黑土滩治理工程

22

三、沙化草地治理工程

3

四、鼠害防治工程

18

五、虫害防治工程

2

六、毒草防治工程

3

七、建设养畜工程

20

总计

261

 

表1-3        三江源区各县草地生态监测样点数量表

县名

合计

自然区域

工程区

称多县

16

3

13

玉树市

12

5

7

治多县

15

3

12

曲麻莱县

14

5

9

格尔木

7

2

5

班玛县

13

5

8

玛多县

13

8

5

达日县

13

2

11

甘德县

15

3

12

久治县

11

7

4

玛沁县

13

6

7

同德县

13

7

6

河南县

17

7

10

泽库县

12

6

6

同仁县

7

6

1

尖扎县

7

6

1

兴海县

14

5

9

共和县

13

1

12

贵南县

5

4

1

贵德县

5

 

5

囊谦县

12

3

9

杂多县

14

7

7

合计

261

101

160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综合监测站点监测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草地植被动态状况监测、草地鼠虫害动态监测、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跟踪监测。具体监测指标、监测频度见表1-4。

表1-4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站监测内容一览表

指标项目集

观测项目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监测频度

监测时间

备注

 

 

 

 

 

 

 

 

 

样地描述

现场描述

1次/a

7-8月

景观

草地类型

现场调查

1次/a

7-8月

 

利用方式

现场调查

1次/a

7-8月

 

利用强度

现场调查

1次/a

7-8月

 

管理水平

现场调查询问

1次/a

7-8月

 

 

植物组成

取样法

1次/a

7-8月

 

层片与成层结构

取样法

 

1次/a

7-8月

 

季相

现场观察

1次/a

7-8月

 

物候期

现场观察

1次/a

7-8月

 

植物生态类型

现场调查

1次/a

7-8月

 

丰富度

线

1次/a

7-8月

 

 

 

 

群落数

量特征

高度

样方法

 

1次/a

7-8月

 

 

盖度

样方法

 

1次/a

7-8月

 

 

多度

样方法

 

1次/a

7-8月

 

 

频度

样方法

 

1次/a

7-8月

 

 

产草量

样方法

1次/a

7-8月

 

 

 

 

 

 

 

鼠害监测

单位面积有效洞口数

样方法

2次/a

4-5月

8-9月

 

土丘数

样方法

2次/a

4-5月

8-9月

 

洞口系数

样方法

2次/a

4-5月

8-9月

 

害鼠密度

样方法

2次/a

4-5月

8-9月

 

损失调查

样方对照法

2次/a

4-5月

8-9月

未发生区域为对照

 

虫害监测

种类

现场调查

1次/a

7-8月

 

密度

样方法

1次/a

7-8月

 

危害程度

样方对照法

1次/a

7-8月

 

未发生区域为对照

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跟踪监测

 

工程

工程类型

调查、查询

1次/a

8-10月

 

工程规模

调查、查询

1次/a

8-10月

 

工程分布

调查、查询

1次/a

8-10月

 

工程进度

调查、查询

1次/a

8-10月

 

植被状况

盖度

建群种

指示种

产草量

样方法

2次/a

7-8月

 

 

1.草地植被样地设置

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站的监测样地按长期监测标准样地设计,样地一经确定,不再轻易变更。样地的大小至少要满足有效监测10年,为保证各监测综合站(点)的统一,并留有监测空间,确定样地面积为40m×50m。每年监测1期(盛期),每期重复6次的1m×1m的样地面积,并在样地中间和四周留有样地通道(上、下两边留4.5m,左、右两边留3.5m),样地内从上至下设6个样方,上下样方间距5m,左右共设10列,每列为1年的监测样方,间距2m。样地的空间配置采用顺序排列设计,并且每个分区按草地斜坡的等高线划区,按环境梯度把监测样区划分为(m=6)个分区(代表取样重复6次),每个分区均分为(n=10)个小区(代表监测10年),再将每个小区均分为(i=1)个样区(代表每年取样1期),不同年份在各分区的位置和每次取样的位置均为顺序排列,同时在样地长边35m-50m之间的位置设置用于气象、水文、环境质量等要素监测的综合监测区域。

2.监测方法

(1)草地群落状况监测方法

草地综合监测站(点)采用1m×1m的样方法,每年在植物生产盛期监测一期,每期6次重复。地上生物量按优势种、主要伴生种、其他植物按草群的经济类群分别称鲜重;地下生物量用直径6.0cm的土钻在样方内按梅花点(5个点)取土样深30cm,用60目标准筛,水洗,清除土粒及其杂质后晾干,带回实验室烘干,称其根干重。三次重复,为避免在同一条线截取样块,按1、3、5号或2、4、6号样方取样,每年取样,不能与上年样方号重复。

植物群落结构样方基本按常规监测方法进行,为了使监测数量化,统计方便,将多度改为株丛数,其中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以丛数计数,直立型植物以株数计数。

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监测采用样线法,即在40m×50m的样区内采用对角线方法,设置固定的样线,记载样线上的植物种类及出现的次数,其中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以株丛数计数,直立型植物以株数计数,然后按每种植物出现频率,以及植物种类的数量所占比例来确定植物物种的丰富程度。

草地植被状况的其它指标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描述法、资料收集、访问调查。

(2)鼠害虫监测方法

啮齿类动物的调查可在草地植被监测点选定三块四分之一公顷的固定样地,分别于每年4~5月和8~9月进行两次调查,调查方法可采用堵洞盗洞法、夹日法、开洞封洞法进行调查,同时在植被生长盛期采用样方对照法进行损失调查。

有害昆虫的调查可根据昆虫的种类,生理形态和危害习性分别采用直接观察法的样方法和间接法中的扫网法。样方法采用1/4的样框,取20-30框,扫网法采用捕虫网进行180°往返扫网,20次为一个取样单位,取20-50单位。同时结合其它监测工作进行损失调查。

(二)基础监测点监测内容与方法

基础监测点监测内容与方法同综合监测点(不进行地下生物量、植物种类丰富度等项目测定);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跟踪监测同草地资源状况监测,采用对比、类比法等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

第二章  自然区域草地监测结果与年度动态分析

一、自然区域草地监测结果

    三江源全区自然区域草地共有5个草地类,22个草地型。分别是温性草原类3个草地型、温性荒漠草原类与高寒草甸草原类各1个草地型、高寒草原类2个草地型、高寒草甸类17个草地型。2015年各草地类型草群高度、覆盖度、生物量监测结果分述如下。

(一)草群高度

1.全区自然区域草群高度

经对自然区域101个监测样点统计,草地草层营养枝高度5.1cm,生殖枝高度12.0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5.7cm,生殖枝高度13.5cm

各类草地植被草层高度分述如下:温性草原类草地植被草层营养枝高度7.1cm,生殖枝高度14.7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7.8cm,生殖枝高度21.4cm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草层营养枝高度5.1cm,生殖枝高度11.7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6.1cm,生殖枝高度16.5cm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草层营养枝高度1.7cm,生殖枝高度6.0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3.6cm,生殖枝高度10.3cm高寒草原类草地草层营养枝高度4.1cm,生殖枝高度7.7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5.6cm,生殖枝高度15.2cm高寒草甸类草地草层营养枝高度5.1cm,生殖枝高度12.8cm;优势种营养枝高度5.5cm,生殖枝高度11.1cm,各草地型草地植被高度详见表2-1图2-1

表2-1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植被高度统计表

草地类型

草层平均高度cm

优势种植株平均高度cm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全区自然区域

5.1

12.0

5.7

13.5

温性草原类

7.1

14.7

7.8

21.4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5.4

12.2

8.1

14.5

西北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5.3

11.7

2.8

14.5

长芒草、杂类草型

11.6

21.2

9.5

38.5

温性荒漠草原类

5.1

11.7

6.1

16.5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5.1

11.7

6.1

16.5

高寒草甸草原类

1.7

6.0

3.6

10.3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1.7

6.0

3.6

10.3

高寒草原类

4.1

7.7

5.6

15.2

紫花针茅型

5.6

12.0

6.2

21.2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3.1

4.8

5.3

10.7

高寒草甸类

5.1

12.8

5.5

11.1

高山嵩草型

3.9

9.9

2.4

4.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3.5

7.9

2.8

7.1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4.1

9.0

2.3

2.8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2.8

5.7

3.2

6.7

矮生嵩草型

4.4

14.3

4.5

 

矮生嵩草、杂类草型

4.1

12.6

2.0

2.0

线叶嵩草型

4.8

15.2

6.3

10.5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4.2

10.3

4.8

16.3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5.4

13.3

5.5

18.0

禾叶嵩草型

11.4

24.7

12.9

24.5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5.7

21.0

9.2

16.0

具山生柳的薹草、嵩草型

4.9

15.0

2.5

8.5

具鲜卑花的薹草、嵩草型

4.2

17.4

3.0

4.5

具金露梅的珠芽蓼型

6.9

16.2

6.5

18.0

藏嵩草型

4.1

10.7

6.6

16.3

垂穗披碱草型

8.6

14.2

11.5

20.3

杂类草型

3.3

5.8

5.0

9.8

 

  1. 全区各县自然区域草群高度

    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草群高度: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最低值为2.7cm(治多县),最高值为10.4cm(共和县);植株生殖枝平均高度,最低值为5.3cm(唐古拉山镇),最高值为21.5cm(久治县)。草地植被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最低值为1.8cm(称多县),最高值为12.0cm(甘德县);植株生殖枝平均高度,最低值为2.0cm(达日县),最高值为22.5cm(共和县),各县自然区域草地植被平均高度详见表2-2。

表2-2      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草地植被高度统计表

县名

草层平均高度cm

优势种植株平均高度cm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全区自然区域

5.1

12.0

5.7

13.5

长江流域

4.1

9.9

4.5

9.5

称多县

3.0

6.9

1.8

6.9

玉树市

3.7

10.5

2.9

2.0

治多县

2.7

6.8

3.8

10.6

曲麻莱县

3.7

7.3

4.3

7.7

唐古拉山镇

2.8

5.3

4.8

11.3

班玛县

7.8

20.3

9.6

14.5

黄河流域

5.7

13.8

6.3

16

玛多县

2.7

5.8

4.1

11.8

达日县

4.4

11.3

2.0

2.0

甘德县

4.8

9.1

12.0

18.5

久治县

7.7

21.5

11.7

21.2

玛沁县

4.2

10.4

3.8

10.0

同德县

5.2

11.1

5.7

10.7

河南县

5.6

20.4

6.4

14.8

泽库县

7.4

15.4

4.4

17.6

同仁县

8.8

15.3

8.0

21.7

尖扎县

5.2

12.7

5.5

17.7

兴海县

5.1

12.4

6.1

15.7

共和县

10.4

18.7

5.5

22.5

澜沧江流域

3.5

7.2

5.4

7.9

囊谦县

4.3

6.2

9.9

7.1

杂多县

3.1

7.7

3.4

8.3

 

(二)植被覆盖度

1.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

经统计,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天然草地植被总覆盖度75%,其中优势种盖度30%。按草地类型分,温性草原类植被总覆盖度64%,其中优势种覆盖度19%;温性荒漠草原类植被总覆盖度41%,其中优势种覆盖度25%;高寒草甸草原类植被总覆盖度85%,其中优势种覆盖度71%;高寒草原类植被总覆盖度57%,其中优势种覆盖度23%;高寒草甸类植被总覆盖度83%,其中优势种覆盖度33%,详见表2-3、图2-2

表2-3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统计表       

草地类型

植被覆盖度%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全区自然区域

75

30

温性草原类

64

19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71

19

西北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75

29

长芒草、杂类草型

42

13

温性荒漠草原类

41

25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41

25

高寒草甸草原类

85

71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85

71

高寒草原类

57

23

紫花针茅型

61

18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54

26

高寒草甸类

83

33

高山嵩草型

72

32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82

41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89

39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85

48

矮生嵩草型

90

24

矮生嵩草、杂类草型

93

31

线叶嵩草型

92

28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96

33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93

24

禾叶嵩草型

94

35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86

17

具山生柳的薹草、嵩草型

81

39

具鲜卑花的薹草、嵩草型

62

18

具金露梅的珠芽蓼型

95

18

藏嵩草型

84

50

垂穗披碱草型

66

18

杂类草型

38

25

 

  1. 各县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

经统计,三江源区的三大流域自然区域草地植被总覆盖度平均为75%,其中澜沧江流域为85%,长江流域为83%,黄河流域平均为71%;草地优势种覆盖度平均为30%,其中长江流域与澜沧江流域在41%-42%之间,黄河流域为24%。各县自然区域草地植被总覆盖度在40%(达日县)-94%(甘德县、久治县)之间;优势种覆盖度在13%(玛多县)-60%(共和县)之间。各县自然区域草地覆盖度详见表2-4。

表2-4        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植被覆盖度统计表

县名

植被覆盖度%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全区自然区域

75

30

长江流域

83

41

称多县

83

60

玉树市

87

31

治多县

68

39

曲麻莱县

91

54

唐古拉山镇

43

20

班玛县

82

24

黄河流域

71

24

玛多县

43

13

达日县

40

40

甘德县

94

33

久治县

94

30

玛沁县

78

19

同德县

80

20

河南县

93

21

泽库县

77

28

同仁县

69

19

尖扎县

67

25

兴海县

35

17

共和县

83

62

澜沧江流域

85

42

囊谦县

85

44

杂多县

85

40

(三)草地产草量

1.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

经统计,2015年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总产草量为3297.69kg/hm2,其中可食草产量为2665.24kg/hm2。在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最高,为4072.55kg/hm2,其次是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为2503.40kg/hm2,温性草原类草地产草量居第三,为1926.04kg/hm2,高寒草原类与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分别居第四、五位,其产草量分别为1688.89kg/hm2、1427.11kg/hm2

各类草地可食牧草总产量以高寒草甸类草地最高,达到3305.65kg/hm2,其次是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可食草产量为1790.10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居第三,为1350.93kg/hm2温性草原类草地可食草产量,为1325.71kg/hm2,最低的是高寒草原类草地,为1350.93kg/hm2各草地型产草量详见表2-5、图2-3

表2-5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产草量统计       kg/hm2

草地类型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全区自然区域

783.75

419.30

510.42

95.66

856.11

321.45

311.00

3297.69

2665.24

温性草原类

253.33

276.20

135.71

120.47

540.00

326.19

277.14

1929.04

1325.71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357.50

290.83

174.18

186.68

724.18

405.00

409.15

2547.52

1733.35

青海固沙草、西北针茅型

100.00

96.70

136.70

83.30

340.00

293.30

156.70

1206.70

756.70

长芒草、杂类草型

121.65

336.70

58.30

6.65

271.65

185.00

73.35

1053.30

794.95

温性荒漠草原类

690.00

170.96

112.86

10.47

366.64

67.14

9.04

1427.11

1350.93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696.00

162.78

65.00

10.00

268.87

61.67

7.22

1271.54

1202.65

短花针茅、杂类草型

 

220.00

400.00

13.30

953.30

100.00

20.00

1706.60

1586.60

高寒草甸草原类

 

260.00

486.70

316.70

726.70

450.00

263.30

2503.40

1790.10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260.00

486.70

316.70

726.70

450.00

263.30

2503.40

1790.10

高寒草原类

397.78

276.69

167.60

35.83

465.35

91.93

253.71

1688.89

1243.25

紫花针茅型

331.10

380.00

230.00

62.22

674.47

105.55

269.72

2053.05

1677.79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464.45

214.70

130.16

20.00

339.88

83.75

244.10

1311.24

1169.19

高寒草甸类

966.74

500.25

680.96

113.77

1043.93

404.11

362.79

4072.55

3305.65

高山嵩草型

593.55

330.43

548.96

87.91

869.39

388.98

221.46

3040.68

2430.24

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型

261.70

315.00

718.30

320.00

2558.30

98.30

1320.00

5591.60

4173.30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659.85

405.47

576.66

128.46

31.90

174.40

278.69

2255.43

1802.34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631.34

402.39

660.01

137.39

881.91

352.87

371.90

3437.81

2713.04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1042.10

135.40

240.40

115.00

355.40

188.75

238.75

2315.80

1888.00

矮生嵩草型

890.05

263.30

356.70

175.00

1660.00

938.35

186.70

4470.10

3345.05

矮生嵩草、杂类草

893.30

293.30

360.00

480.00

1356.70

93.30

43.30

3519.90

3383.30

线叶嵩草型

1273.75

813.76

1037.39

59.16

1049.59

507.06

556.78

5297.49

4233.65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523.35

318.35

560.00

185.00

1666.65

225.00

306.70

3785.05

3253.35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528.35

550.00

639.47

70.00

698.60

736.67

582.20

3805.29

2486.42

禾叶嵩草型

2569.16

507.77

1207.23

203.33

930.28

344.30

416.10

6178.17

5417.77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205.24

978.26

493.01

24.86

3220.1

489.55

229.61

5640.63

4921.47

具山生柳的薹草、嵩草型

 

66.39

686.87

36.72

1178.14

934.78

488.54

3391.44

1968.12

具鲜卑花的薹草、嵩草型

 

341.88

117.17

23.88

444.72

1399.02

156.95

2483.62

927.65

具金露梅的珠芽蓼型

 

426.43

1146.60

222.13

3205.17

481.01

320.95

5802.29

5000.33

藏嵩草型

1508.33

470.93

880.85

40.25

351.18

205.83

253.33

3700.70

3251.54

垂穗披碱草型

690.00

1345.53

272.20

95.57

787.80

230.00

630.00

4051.10

3191.10

杂类草型

 

143.00

38.35

0.00

578.35

310.00

0.00

1069.70

759.70

 

  1. 各县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

    经统计,各县自然区域草地总产草量为706.64kg/hm2(唐古拉山镇)-4649.40kg/hm2甘德县),可食牧草总产量为629.30kg/hm2(唐古拉山镇)-3385.00kg/hm2(达日县),各县总产草量在3000.00kg/hm2以上的县共有12个,占三江源区自然区域20个县(镇)的60.00%;总产草量在1000.00-3000.00kg/hm2的县有7个,占35.00%;总产草量在1000.00kg/hm2以下的县只有1个,占5.00%。各县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以及各类牧草产量详见表2-6。

表2-6    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统计表      单位:kg/hm2

县名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全区自然区域

783.75

419.30

510.42

95.66

856.11

321.45

311.00

3297.69

2665.24

长江流域

916.96

258.06

478.20

124.24

739.60

415.15

249.48

3181.69

2517.06

称多县

953.33

79.17

152.50

50.83

399.17

188.33

95.00

1918.33

1635.00

玉树市

562.02

149.98

466.02

195.34

948.02

585.34

266.02

3172.74

2321.38

治多县

1328.35

9.33

108.90

2.00

629.37

351.10

8.90

2437.95

2077.95

曲麻莱县

 

603.02

720.00

196.68

250.70

172.66

392.00

2335.06

1770.40

唐古拉山镇

 

258.30

71.65

43.35

160.00

78.35

0.00

611.65

533.30

班玛县

1338.35

277.66

828.20

130.46

1522.30

796.69

427.27

5320.93

4096.97

黄河流域

759.29

438.03

545.07

96.67

934.24

286.75

353.66

3413.72

2773.31

玛多县

201.68

125.68

117.71

0.00

510.26

126.35

250.31

1331.99

955.33

达日县

641.70

216.70

931.70

93.30

2048.30

141.70

151.70

4225.10

3931.70

甘德县

380.00

1646.65

186.65

311.70

1643.35

410.00

886.70

5465.05

4168.35

久治县

2957.50

746.44

772.78

256.11

1069.24

361.75

589.78

6753.60

5802.07

玛沁县

676.65

408.86

553.08

0.00

1128.77

264.19

346.46

3378.01

2767.36

同德县

415.34

504.00

224.02

344.66

882.68

462.00

528.00

3360.70

2370.70

河南县

571.71

748.37

1183.57

83.49

1819.18

692.40

591.56

5690.28

4406.32

泽库县

622.91

479.99

720.41

68.33

663.35

224.59

370.00

3149.58

2554.99

同仁县

668.33

193.16

634.47

146.43

1274.85

159.56

110.37

3187.17

2917.24

尖扎县

498.66

296.68

507.77

13.33

689.43

172.78

283.33

2461.98

2005.87

兴海县

505.34

250.00

72.22

4.45

219.98

76.67

2.22

1130.88

1051.99

共和县

2256.65

173.35

600.00

16.65

355.00

135.00

51.65

3588.30

3401.65

澜沧江流域

748.33

647.33

377.67

27.67

582.32

351.68

238.65

2973.65

2383.32

囊谦县

304.47

317.77

662.23

92.23

288.87

427.80

417.77

2511.14

1665.57

杂多县

938.56

788.57

255.71

0.00

708.09

319.06

161.89

3171.88

2690.93

  1. 自然区域各类草地牧草产量组成

    经统计,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可食牧草产量占总产草量的80.82%。其中,草地优势种占23.77%,禾本科占总产草量的12.71%、莎草科占15.48%、豆科占2.90%、可食杂草占25.96%。不可食杂草占9.75%、毒草占9.43%,各草地类牧草经济类群产量组成详见表2-7

表2-7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牧草产量比例(%)

草地类型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全区自然区域

23.77

12.71

15.48

2.90

25.96

9.75

9.43

80.82

温性草原类

13.14

14.32

7.04

6.24

27.99

16.91

14.36

68.73

温性荒漠草原类

48.35

11.98

7.91

0.73

25.69

4.70

0.64

94.66

高寒草甸草原类

 

10.39

19.44

12.65

29.03

17.97

10.52

71.51

高寒草原类

23.55

16.38

9.92

2.12

27.55

5.45

15.03

79.52

高寒草甸类

23.74

12.28

16.72

2.79

25.64

9.92

8.91

81.17

4.各县自然区域各类草地牧草产量组成

经统计,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草地牧草产量组成中,可食牧草占总产草量的比例在75%以上有8个县(镇),依次是兴海县(94.08%)、杂多县(89.99%)、唐古拉山镇(89.06%)、曲麻莱县(86.13%)、治多县(84.89%)、玛沁县(81.71%)、囊谦县(76.41%)、称多县(76.05%);可食牧草占总产草量的比例在75%以下有5个县,即达日县(74.94%)、同德县(74.53%)、泽库县(72.01%)、班玛县(43.23%)、甘德县(33.68%)。由此可见,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可食牧草比例在70%以上的县占绝大多数,牧草质量比较好,同时在表2-8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县草地不可食毒杂草比例较大,如班玛县和甘德县分别达到56.77%、66.42%,另外,达日县、同德县、泽库县草地不可食毒杂草比例也偏大,分别为25.06%、25.47%、27.99%,影响可食牧草生长。

 

表2-8      三江源区各县自然区域草地牧草产量比例(%)

县名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共和县

62.89

4.83

16.72

0.47

9.89

3.76

1.44

94.80

达日县

15.19

5.13

22.05

2.21

48.48

3.35

3.59

93.06

兴海县

44.69

22.11

6.39

0.39

19.45

6.78

0.19

93.02

同仁县

20.97

6.06

19.91

4.59

40.00

5.01

3.46

91.53

唐古拉山镇

 

42.23

11.72

7.09

26.16

12.80

0.00

87.19

久治县

43.79

11.05

11.44

3.79

15.84

5.36

8.73

85.91

称多县

49.68

4.13

7.95

2.65

20.82

9.82

4.95

85.23

治多县

54.49

0.38

4.47

0.08

25.82

14.40

0.36

85.23

杂多县

29.59

24.86

8.06

0.00

22.33

10.06

5.10

84.84

玛沁县

20.03

12.10

16.37

0.00

33.42

7.82

10.26

81.92

尖扎县

20.25

12.05

20.62

0.54

28.00

7.03

11.51

81.47

泽库县

19.78

15.24

22.87

2.17

21.06

7.13

11.75

81.12

河南县

10.05

13.15

20.80

1.47

31.96

12.17

10.40

77.43

班玛县

25.15

5.22

15.56

2.45

28.62

14.97

8.03

77.00

甘德县

6.95

30.13

3.42

5.70

30.07

7.51

16.22

76.27

曲麻莱县

 

25.83

30.83

8.42

10.74

7.39

16.79

75.82

玉树市

17.71

4.73

14.69

6.16

29.88

18.45

8.38

73.17

玛多县

15.14

9.44

8.84

0.00

38.31

9.48

18.79

71.72

同德县

12.36

15.00

6.67

10.26

26.26

13.74

15.71

70.54

囊谦县

12.12

12.65

26.37

3.67

11.50

17.05

16.64

66.33

(四)草地地下生物量

草地地下生物量测定,是在10个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点和定位点进行。包括4个草地类,5个草地型。经统计,草地地下生物量平均为2153.39 kg/hm2,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为2312.70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为891.00kg/hm2,高寒草原类草地为531.00kg/hm2,高寒草甸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为3273.44kg/hm2(表2-9)。

 

 

表2-9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地下生物量统计表

样地号

草地类型

公斤/公顷(干重)

 

温性草原类

2312.70

共和定006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312.70

 

温性荒漠草原类

891.00

兴海145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1085.70

共和定007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696.30

 

高寒草原类

531.00

玛多069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648.90

唐古拉051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413.10

 

高寒草甸类

3273.44

称多增0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4672.80

杂多030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2994.80

曲麻莱044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4460.40

达日07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699.20

共和定005

矮生嵩草型

3540.00

 

平均

2152.39

草地植物种组成与种群丰富度

    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监测是在以上10个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站(点)进行。监测方法采用频度法(每个监测站点10各频度样方)与样地内对角线法测定植物种类丰富程度。

  1. 温性草原草地类草地

    (1)植物种类组成

温性草原类草地以西北针茅、细叶薹草草地型为代表。该类草地共有19种植物,隶属于10科18属(表2-10)。草地植被中禾本科植物有6属6种,除优势种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 外、还有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洽草(Koeleria cristata早熟禾(Poa sp.)、赖草(Leymus secalin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菊科植物种类仅次于禾本科,有4种,即冷蒿(Artemisia frigida)、细裂叶莲蒿(Artemisia gmelin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豆科有2种,即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和棘豆(Oxytropis sp.)。其它科的植物均为1属1种。各科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是禾本科占31.58%,菊占21.06豆科占10.54%,其它科均占5.26%。

表2-10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温性草原类草地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

科名

属数

占总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

禾本科

6

33.35

6

31.58

菊科

3

16.68

4

21.06

豆科

2

11.12

2

10.54

莎草科

1

5.55

1

5.26

蔷薇科

1

5.55

1

5.26

亚麻科

1

5.55

1

5.26

瑞香科

1

5.55

1

5.26

伞形科

1

5.55

1

5.26

鸢尾科

1

5.55

1

5.26

兰科

1

5.55

1

5.26

合计

18

100

19

100

(2)植被种群丰富度

该草地型植被种群丰富度采用样线法测定其结果如下:

优势种西北针茅数量占总数的34.55%,居首位,细叶薹草数量居第二,为17.92%,植被中的细裂叶莲蒿其数量比例位列第三,为14.02%。其他植物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详见表2-11。

 

表2-11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温性草原类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

植被种类

第一对角线

第二对角线

总数

占总数的 %

西北针茅

58

75

133

34.55

细叶薹草

28

41

69

17.92

洽草

13

7

20

5.19

早熟禾

9

7

16

4.16

赖草

8

4

12

3.12

多枝黄耆

12

2

14

3.64

钉柱委陵菜

2

2

4

1.04

柴胡

4

6

10

2.60

细裂叶莲蒿

31

23

54

14.02

青海固沙草

5

2

7

1.82

阿尔泰狗娃花

19

17

36

9.35

狼毒

1

 

1

0.26

棘豆

4

2

6

1.55

冷蒿

2

1

3

0.78

合计

196

189

385

100

  1. 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

(1)植物种类组成

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物种类组成,以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草地型为代表。该类草地共有植物29种隶属15科27属(表2-12)。该草地型植被建群种、优势种为禾本科的短花针茅和青海固沙草,其它科的植物均为伴生种。植物种类组成中禾本科有7属8种,即短花针茅、西北针茅、青海固沙草、芨芨草、冰草、赖草、洽草和早熟禾等。莎草科植物仅有细叶薹草一种。菊科有4属5种,即细裂叶莲蒿、冷蒿、阿尔泰狗娃花、窄叶小苦荬和黄缨菊等。豆科植物有多枝黄耆,其它植物有11科13属13种,其中可食杂草有银灰旋花、青甘韭、伏毛山莓草、二裂委陵菜、蚓果芥、猪毛菜、白藜,不可食杂草有阿拉善马先蒿、鳞叶龙胆、异叶青兰、西藏点地梅、天山鸢尾等,毒草有狼毒、黄毛棘豆。

各科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是禾本科占27.59%,菊科占17.24豆科占6.89%,莎草科占3.45%其它科均占3.45-6.89%。

 

表2-12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  

科名

属数

占总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

禾本科

7

25.93

8

27.59

菊科

4

14.81

5

17.24

豆科

2

7.42

2

6.89

莎草科

1

3.70

1

3.45

蔷薇科

2

7.42

2

6.89

藜科

2

7.42

2

6.89

十字花科

1

3.70

1

3.45

旋花科

1

3.70

1

3.45

报春花科

1

3.70

1

3.45

龙胆科

1

3.70

1

3.45

唇形科

1

3.70

1

3.45

玄参科

1

3.70

1

3.45

百合科

1

3.70

1

3.45

鸢尾科

1

3.70

1

3.45

瑞香科

1

3.70

1

3.45

合计

27

100

29

100

(2)植被种群丰富度

    该类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以兴海145号样地为例,经测定,优势种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种群数量分别占总数的34.73%和44.14%,其它植物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表2-13)。

表2-13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

植物种类

第一对角线

第二对角线

总数

占总数%

短花针茅

69

97

166

34.73

青海固沙草

110

101

211

44.14

西北针茅

 

4

4

0.84

早熟禾

 

3

3

0.63

赖草

27

18

45

9.41

薹草

4

 

4

0.84

伏毛山莓草

1

3

4

0.84

窄叶小苦荬

18

18

36

7.53

棘豆

3

1

4

0.84

洽草

 

1

1

0.20

合计

232

246

478

100

  1. 高寒草原类草地

    (1)植物种类组成

高寒草原类草地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杂类草草地型为代表。该类草地共有26种植物,隶属于13科23属。该草地植被建群种、优势种为禾本科的紫花针茅,伴生禾草为羊茅、早熟禾,共有3种,占总种数的11.54%,菊科植物有4种,总种数的15.38%;即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阿尔泰狗娃花和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含有2-3种植物的科还有莎草科、蔷薇科、豆科、十字花科、伞形科,其余的6个科均为1属1种,均占3.85%(表2-14)。

 

表2-14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高寒草原类草地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

科名

属数

占总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

禾本科

3

13.05

3

11.54

菊科

4

17.40

4

15.38

莎草科

2

8.69

3

11.54

蔷薇科

2

8.69

3

11.54

豆科

2

8.69

3

11.54

十字花科

2

8.69

2

7.68

伞形科

2

8.69

2

7.68

石竹科

1

4.35

1

3.85

唇形科

1

4.35

1

3.85

玄参科

1

4.35

1

3.85

百合科

1

4.35

1

3.85

鸢尾科

1

4.35

1

3.85

麻黄科

1

4.35

1

3.85

合计

23

100

26

100

    (2)植被种群丰富度

该草地型植被种群丰富度测定以唐古拉山镇051号样地为例。草地优势种紫花针茅数量占总数的35.43%,其次是矮火绒草种群数量占31.10%,二裂委陵菜居第三位,占13.12%,(表2-15),其余的种类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均在10.00%以下,由此可见,该样地的草地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所占比例有所增长,说明该草地生态状况初步得到改善。

表2-15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高寒草原类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

植被种类

第一对角线

第二对角线

总数

占总数的 %

紫花针茅

133

137

270

35.43

矮火绒草

113

124

237

31.10

二裂委陵菜

50

50

100

13.12

风毛菊

26

46

72

9.44

棱子芹

12

27

39

5.18

粗壮嵩草

6

12

18

2.35

异叶青兰

4

4

8

1.04

棘豆

3

2

5

0.65

亚菊

 

4

4

0.52

细叶薹草

3

 

3

0.39

葶苈

 

2

2

0.26

羊茅

1

1

2

0.26

多枝黄耆

 

1

1

0.13

早熟禾

1

 

1

0.13

 

352

410

762

100

  1. 高寒草甸类草地

    (1)植物种类组成

高寒草甸类草地共有45种植物,隶属于17科11属(表2-16)。该草地类植被建群种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生嵩草以及异针茅(Stipa aliena)。植被中禾本科、菊科植物各有8种,即禾本科的异针茅、西北针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早熟禾、洽草、垂穗披碱草、赖草,菊科的细叶亚菊、美丽风毛菊、细裂叶莲蒿、火绒草、乳白香青、紫菀、蒲公英、黄帚橐吾等。龙胆科植物有6种,占总种数的13.33%,莎草科植物有4种,占总数的8.89%,他们是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线叶嵩草和细叶薹草。种数2-3种的科有蔷薇科、豆科、毛茛科和玄参科共有10种,占总种数的22.22%,其余9个科的植物仅为1种。草地中有毒植物为瑞香科的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茄科的马尿泡、大戟科的青藏大戟、毛茛科的高山唐松草和毛茛。

表2-16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高寒草甸类草地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

科名

属数

占总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

禾本科

5

13.52

8

17.79

菊科

8

21.62

8

17.79

龙胆科

4

10.81

6

13.33

莎草科

2

5.41

4

8.89

蔷薇科

2

5.41

3

6.67

豆科

3

8.11

3

6.67

毛茛科

2

5.41

2

4.44

玄参科

2

5.41

2

4.44

瑞香科

1

2.70

1

2.22

大戟科

1

2.70

1

2.22

紫草科

1

2.70

1

2.22

唇形科

1

2.70

1

2.22

茄科

1

2.70

1

2.22

伞形科

1

2.70

1

2.22

报春花科

1

2.70

1

2.22

忍冬科

1

2.70

1

2.22

兰科

1

2.70

1

2.22

合计

37

100

45

100

    (2)植被种群丰富度

    该草地型植被种群丰富度测定以杂多030号样地为例,其监测结果如下:

    该样地优势种高山嵩草数量占总数的22.17%,亚优势异针茅种群数量占总数的18.35%,种群数量占总数10%以上的植物火绒草、早熟禾及黄耆,其它植物数量比例均在10%以下,详见表2-17。

 

表2-17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高寒草甸类草地植被种群丰富度

植被种类

第一对角线

第二对角线

总数

占总数的%

高山嵩草

311

367

678

22.17

异针茅

214

347

561

18.35

火绒草

210

231

441

14.42

早熟禾

201

168

369

12.07

黄耆

170

137

307

10.04

多裂委陵菜

140

101

241

7.88

钉柱委陵菜

70

51

121

3.96

高山豆

68

36

104

3.40

狼毒

49

18

67

2.19

矮生嵩草

23

43

66

2.16

丝颖针茅

24

9

33

1.08

兰石草

20

6

26

0.85

伏毛山莓草

14

4

18

0.59

蒲公英

4

12

16

0.52

紫菀

2

5

7

0.23

圆穗蓼

1

2

3

0.09

合计

1521

1537

3058

100

(六)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结果

2015年三江源区草地土壤水分监测是在8个草地生态监测综合点和定位点进行,按各样点草地类型对监测数据汇总结果如下:

温性草原类草地土壤水分含量12.8%-17.3%,均值为15.5%;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土壤水分含量11.3%-15.7%,均值为13.0%;高寒草原类草地土壤水分含量7.2%-7.8%,均值为7.5%;高寒草甸类草地土壤水分含量13.3%-14.6%,均值为14.1%。各个草地型土壤水分含量最高的是矮生嵩草草地型,均值为21.3%,其次是西北针茅、细叶薹草草地型为15.5%,依次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草地型13.0%、高山嵩草、异针茅草地型10.6%、紫花针茅、杂类草草地型7.5%(表2-18、图2-4)。

表2-18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汇总表

草地类型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温性草原类

17.3

16.3

12.8

15.5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17.3

16.3

12.8

15.5

温性荒漠草原类

11.4

15.7

11.3

13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11.4

15.7

11.3

13

高寒草原类

7.5

7.8

7.2

7.5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7.5

7.8

7.2

7.5

高寒草甸类

13.3

14.6

14.5

14.1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11

10

10.8

10.6

矮生嵩草型

18

24

21.8

21.3

 

二、自然区域草层高度、覆盖度、产草量及土壤水分含量年度动态分析

(一)植被高度年度动态分析

    2005-2015年间草地植被平均高度呈降低趋势,最低年份为2012年,2012-2013年间有升高趋势,2014年略有下降,2015年度略有回升。

2005-2015年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植被历年平均高度为4.5cm-7.6cm,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为6.6cm,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为7.6cm,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为3.4cm,高寒草原类草地为4.5cm,高寒草甸类草地为5.5cm(表2-19、图2-5)。

表2-19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历年草地草层高度统计      cm

草地类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历年平均

温性草原类

8.6

7.6

6.6

9.3

6.7

5.6

4.8

5.2

5.7

5.2

7.1

6.6

温性荒漠草原类

7.0

9.6

9.3

7.0

11.0

7.1

6.5

9.9

5.0

6.5

5.1

7.6

高寒草甸草原类

4.2

3.7

3.6

4.0

6.7

3.9

2.7

2.5

2.5

1.9

1.7

3.4

高寒草原类

6.0

3.9

4.3

3.8

4.4

6.5

4.4

4.6

4.6

3.4

4.1

4.5

高寒草甸类

6.5

5.6

6.0

4.9

6.0

5.9

5.4

5.2

5.4

5.0

5.1

5.5

 

 

以2005年为监测起始年,在各年份各个草地类草层高度中,温性草原类草地高于监测起始年的只有2008年,增加0.7cm,其他年份均低于监测起始年1.0-4.5cm;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高于监测起始年的年份有2006、2007、2009、2010、2012年,增加0.1-4.0cm,其余年份均低于监测起始年;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高度高于监测起始年只有2009年,其它年份均低于监测起始年0.2-2.5cm;高寒草原类草地高于监测起始年的只有2010年,其他年份均低于监测起始年2.2-1.6cm;高寒草甸类草地各年份均低于监测起始年2.1-1.0cm。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草层高度,2015年与2014年比较如下:

    温性草原类草地比2014年增长1.9cm;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同比下降1.4cm;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同比下降0.2cm,高寒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0.7cm,高寒草甸类草地同比增长0.1cm(表2-20)。

表2-20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历年草地草层高度年度比较      cm

草地类型

2014年

2015年

2015年比2014年增减量

温性草原类

5.2

7.1

1.9

温性荒漠草原类

6.5

5.1

-1.4

高寒草甸草原类

1.9

1.7

-0.2

高寒草原类

3.4

4.1

0.7

高寒草甸类

5.0

5.1

0.1

(二)植被覆盖度年度动态变化

2005-2015年三江源区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总体趋于平稳,其中温性草原上升趋势最明显,高寒草原类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原类呈下降趋势,高寒草甸呈平稳趋势。

以2005年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为监测起始年,温性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2006-2015年均高于2005年;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高于2005年仅2008年,2009、2012年持平其他年份均低于2005年;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高于2005年为2008、2012、2015年,其余年份均低于2005年;高寒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高于2005为2007、2008、2009、2010年,其余年份均低于2005年;高寒草甸类草地植被覆盖度高于2005年为2006、2009年,其余年份均低于2005年(表2-21、图2-6

表2-21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历年植被覆盖度统计(%)

草地类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历年平均

温型草原类

61

64

70

67

64

79

75

79

83

80

64

72

温性荒漠草原类

70

63

60

71

70

66

60

70

53

67

41

63

高寒草甸草原类

80

74

74

85

73

75

66

85

64

67

85

74

高寒草原类

60

59

61

65

61

72

50

57

55

51

57

59

高寒草甸类

87

90

87

84

91

86

82

83

80

80

83

85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2015年与2014年比较如下:

温性草原类草地比2014年减少16个百分点;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同比减少26个百分点;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高寒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高寒草甸类草地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表2-22)

表2-22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年度比较(%)

草地类型

2014

2015

2015年比2014年增减量

温型草原类

80

64

-16

温性荒漠草原类

67

41

-26

高寒草甸草原类

67

85

18

高寒草原类

51

57

6

高寒草甸类

80

83

3

 

(三)草地产草量年度动态变化

1.草地产草量

与历年产草量对比分析可知,2005-2013年三江源区温性草原类草地产草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峰值,2014-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产草量呈波状变化, 2007年至2011年连续五年呈现稍微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呈现稍微下降趋势,2015年出现回升;温性荒漠草原类呈波状变化,2007-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3年呈下降趋势,2014-2015年再度呈上升趋势;高寒草原类草地产草量较稳定,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呈现稍微下降趋势,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三年呈现稍微上升趋势,2012年表现出稍微下降趋势,2013年有所回升,2014年略有下降,2015年略微回升;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呈现波动变化的规律,2006年、2007年、2008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产草量显著下降,2010年、2011年逐年上升,2012年稍微下降后2013年有所回升,2014年略有下降,2015年再度呈现上升趋势。详见表2-23、图2-7

 

表2-23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总产草量年度比较    kg/hm2

草地类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历年平均

温性草原类

1377.34

1442.93

1666.95

1432.50

2338.44

2818.63

3114.00

3265.73

4018.90

2674.21

1929.04

2370.79

温性荒漠草原类

1814.58

1406.67

1202.50

1432.50

1990.00

1634.50

1266.53

1395.57

930.50

1376.70

1427.11

1443.38

高寒草甸草原类

2840.00

1398.75

1065.60

1354.25

1886.67

2043.30

2303.03

1615.20

1553.83

1258.36

2503.40

1802.04

高寒草原类

1871.70

1565.98

1136.73

2059.68

2054.91

2240.19

1437.58

1922.45

1821.32

1355.86

1688.89

1741.39

高寒草甸类

2983.39

3509.73

3881.22

2819.88

3107.08

3961.73

3504.86

3366.93

4017.17

3006.27

4072.55

3475.53

 

 

2-7  三江源区各类草地总产量年际变化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2015年与2014年比较如下:

温性草原类草地比2014年减少27.86%;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3.66%;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98.94%,高寒草原类草地同比增长24.56%,高寒草甸类草地同比增长35.47%(表2-24)

2-24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年度比较      kg/hm2

草地类型

2014

2015

2015年比2014年增减量

2015年比2014年增减%

温性草原类

2674.21

1929.04

-745.17

-27.86

温性荒漠草原类

1376.70

1427.11

50.41

3.66

高寒草甸草原类

1258.36

2503.40

1245.04

98.94

高寒草原类

1355.86

1688.89

333.06

24.56

高寒草甸类

3006.27

4072.55

1066.28

35.47

从全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草层高度、覆盖度及产草量历年的变化来看基本上呈波状态势。以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例,监测11年中,植被草层高度出现1个峰值(2005年),其它年份均在4.9cm-6.0cm之间呈波状起伏徘徊(图2-7);植被覆盖度在80%-91%之间,其峰值出现在2009年,其中2005-2009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均在84%以上,2010-2015年期间,只有2010年植被覆盖度达到86%,后4年植被覆盖度均低于2010年水平(图2-8);草地产草量峰值出现在2015年,产草量高于历年平均值的有6个年份,即2006、2007、2010、2011、2013、2015年,其余5个年份产草量低于历年平均值(图2-9)。

 

 

由以上3个折线图可见,自然区域高寒草甸类草地草层高度、覆盖度及产草量年度年度变化呈波状起伏态势,11年间出现3个波峰,其中草层高度在2007、2009、2013年出现波峰,植被覆盖度在2006、2009、2012年出现波峰,草地产草量在2007、2010、2013、2015年出现波峰。同样,其它草地类型的草地草层高度、覆盖度及产草量年度变化也呈波状态势。

(四)草地地下生物量年度动态变化

    自然区域各类草地历年地下生物量均值在1105kg/hm2(高寒草原类)-3200kg/hm2(高寒草甸类)之间,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地下生物量历年均值为1891kg/hm2,2010年达到峰值,2011年为各年度的低值;温性荒漠草原类2009年为峰值,2007年为低值;高寒草原类2005年为峰值,2013年为低值;高寒草甸类2012年为峰值,2007年为低值,各类草地地下生物量年度动态变化详见表2-25、图2-10。

 

 

表2-25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地下生物量年度比较       kg/hm2

样地号

草地类型

年份

历年平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温性草原类

 

 

 

 

2573

1023

2259

1375

1805

2313

1891

共和定006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573

1023

2259

1375

1805

2313

1891

 

温性荒漠草原类

582

506

2613

3173

1753

226

2570

935

2133

891

1538

兴海145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582

506

2613

3173

3160

229

1915

496

4060

1086

1782

共和定007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346

223

3224

1375

206

696

1012

 

高寒草原类

2277

505

691

1980

937

1238

1809

437

643

531

1105

玛多069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3213

601

1173

3840

1547

2261

1276

237

472

649

1527

唐古拉051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1340

408

209

120

328

216

2342

637

814

413

683

 

高寒草甸类

3400

1330

2218

4519

3947

1259

5402

3577

3166

3184

3200

称多增0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1620

569

830

699

3759

1833

5959

4673

2493

杂多030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1947

579

484

373

874

712

4670

3375

2699

2195

1791

曲麻莱044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7600

798

503

640

1193

641

8771

4531

2443

4460

3158

达日07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653

2613

6267

16493

11667

2187

6855

4630

3662

699

5573

共和定005

矮生嵩草型

 

 

 

 

5173

2056

2955

3516

1070

3894

3111

 

(五)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年度动态变化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测定共有4个草地类,6个草地型,均在草地生态监测综合点和定位点进行。经统计,历年平均值在12.6%-38.3%之间。温性草原类草地仅有1个草地型,即西北针茅、细叶薹草草地型,其草地历年土壤含水量均值为21.0%,2010年土壤含水量达到峰值(26.2%),2015年为最低值(15.5%);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也只有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草地型,历年草地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2.8%,2009年达到峰值(20.2%),2011年为最低值(7.3%);高寒草原类草地历年土壤含水量均值12.6%,峰值为23.2%(2009年),最低值5.2%(2010年);高寒草甸类草地历年土壤含水量均值为31.6%,峰值为43.2%(2014年),最低值14.6%(2015年)。各草地型历年土壤水分含量详见表2-26。从图2-11可以看出自然区域各类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年际变化曲线均呈波状态势,2007年至2015年的9年之间呈现两个波峰,第一次波峰出现在2009年,2014年为第二次波峰。

 表2-26    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土壤含水量年度比较      %  

草地类型

年                    份

历年平均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温性草原类

 

 

 

26.2

22.9

22.5

18.5

20.1

15.5

21.0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6.2

22.9

22.5

18.5

20.1

15.5

21.0

温性荒漠草原类

12.4

12.6

20.2

11.0

7.3

16.1

9.6

13.5

12.8

12.8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12.4

12.6

20.2

11.0

7.3

16.1

9.6

13.5

12.8

12.8

高寒草原类

11.4

14.5

23.2

5.2

5.9

14.7

18.5

12.5

7.5

12.6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11.4

14.5

23.2

5.2

5.9

14.7

18.5

12.5

7.5

12.6

高寒草甸类

27.8

30.3

38.8

25.3

26.4

35.5

42.8

43.2

14.6

31.6

高山嵩草型

25.9

26.2

39.0

30.7

22.0

50.2

69.2

69.3

11.9

38.3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29.6

34.3

38.6

16.6

27.2

30.1

34.2

35.2

10.6

28.5

矮生嵩草型

 

 

 

28.7

30.1

26.3

25.0

25.1

21.3

26.1

 

三、 气候对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

2015年冬春期间(1-4月)三江源区多数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尤其是4月份气温除玉树州南部略低、果洛州大部持平外,其余地区大部偏高0.1-1.8℃。局部地区降水偏少1成以上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多3成以上。5月中旬全区草地牧草开始返青,期间玉树3(市)县气温偏低外,其余地区气温偏高0.1-1.4℃,而降水偏少1成以上。6月全区牧草进入生长期,全区少数地区较常年偏低0.2-1.2℃,其余地区气温偏高0.1-1.3℃。部分地区降水偏少1-4成,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多3成以上。7月牧草进入生长旺季,全区大部气温偏低0.1-1.7℃,而同德、同仁、尖扎偏高0.1-4.8℃。贵南降水偏多1成以上,其余地区比常年偏少1成以上。8月全区南部多数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0.1-0.9℃。贵德降水偏多1成以上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2成以上。

三江源区4-5月大部地区水热同步,匹配较好,牧草生长较好,至后期大面积区域出现气温较高的干旱天气,牧草长势受限呈现出减产状况。6月全区气温大部偏高,降水偏多,牧草长势良好。进入7月,气温大部偏低,降水偏少,影响牧草生长。

第三章 工程区草地监测结果

按照《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草地专项建设工程为退牧还草工程(包括围栏封育和牧草补播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包括鼠害防治、黑土滩综合治理、建设养畜等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沙化草地治理、毒草防治、虫害防治等项目)

一、工程完成情况

(一)退牧还草工程

    该工程自2003年实施至2015年,共计完成围栏963.39×104kg/hm2,其中禁牧围栏551.59×104kg/hm2,休牧围栏551.59×104kg/hm2,划区轮牧14.27×104kg/hm2;搬迁禁牧249.21×104kg/hm2;重度退化草地补播166.97×104kg/hm2,建立人工饲草地46.91×104kg/hm2,舍饲棚圈户数达到4.55万户(表3-1)。

 

3-1       退牧还草工程2003-2015年完成情况表  万公顷、户

县名

围栏

搬迁禁牧

重度退化草原补播

人工饲草地

舍饲棚圈

合计

禁牧

休牧

划区轮牧

总计

963.39

551.59

397.50

14.27

249.21

166.97

46.91

45500

长江流域

311.24

224.63

78.67

7.94

90.08

63.39

1.41

13400

黄河流域

496.58

238.72

251.53

6.33

114.50

77.61

44.41

25300

澜沧江流域

155.57

88.24

67.33

0.00

44.63

25.97

1.09

6800

(二)鼠虫害防治

1.鼠害防治

三江源区鼠害防治完成情况以2014年度(下同)为例,全区有6个县实施,共完成19.69×104kg/hm2,第一次防治成效巩固为1.89×104kg/hm2,各县鼠害防治面积详见表3-2.

表3-2        鼠害防治项目(2014年)完成情况表         万公顷

县名

防治

第一次成效巩固

合计

19.69

1.89

治多

2.50

 

杂多

4.00

 

曲痲莱

2.50

1.00

玛沁

2.00

 

玛多

7.20

 

共和

1.49

0.89

2.虫害防治

全区虫害防治共有19个县、3个省级牧场,共灭治草原蝗虫9.86×104kg/hm2,草原毛虫31.32×104kg/hm2,草原蛴螬0.33×104kg/hm2,小地老虎1.00×104kg/hm2。各地虫害灭治面积详见表3-3。

表3-3        虫害防治(2014年)完成情况表          万公顷

县名

草原蝗虫

草原毛虫

草原蛴螬

小地老虎

合计

9.86

31.32

0.33

1.00

长江流域

 

8.12

 

 

玉树

 

1.78

 

 

称多

 

0.84

 

 

治多

 

2.06

 

 

曲痲莱

 

2.63

 

 

班玛

 

0.81

 

 

黄河流域

9.86

21.74

0.33

1.00

玛沁

 

1.86

 

 

甘德

 

0.97

 

 

达日

 

1.88

 

 

久治

 

0.47

 

 

同仁

 

2.75

 

 

泽库

0.34

3.16

 

 

河南

 

10.06

 

 

共和

0.68

0.50

 

 

贵德

1.74

 

 

 

贵南

2.39

 

 

 

同德

0.28

0.09

 

 

兴海

1.55

 

 

 

省河卡羊场

1.55

 

 

 

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0.33

1.00

省贵南牧场

1.33

 

 

 

澜沧江流域

 

1.46

 

 

杂多

 

1.08

 

 

囊谦

 

0.38

 

 

二、退牧还草工程

该工程为阶段性禁牧,以保护措施和自然修复为主,通过围栏封育、补播优良牧草等措施,使草地充分休养生息,恢复草地植被。

(一)围栏封育项目

    围栏封育项目共有17个县(镇)进行实施,包括长江流域的称多、玉树、治多、曲麻莱、班玛等县及唐古拉山镇;黄河流域的玛多、达日、甘德、久治、玛沁、同德、河南、兴海、贵德;澜沧江流域的囊谦、杂多等县。现将2015年该工程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产草量监测结果分述如下。

    1.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

    经监测,该项目区草地植被营养枝高度2.4cm(称多县)-8.2cm(班玛县),生殖枝高度5.2cm(称多县)-22.4cm(河南县)。草地植被总覆盖度47%(兴海县)-96%(甘德县),其中优势种覆盖度11%(玛多)-56%(称多县)。各流域中植被营养枝高度以黄河流域最高,平均为5.5cm,植被总覆盖度以长江流域最高,平均为84%,各县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详见(表3-4)。

 

表3-4       围栏封育项目区各县草地草层高度与覆盖度汇总表

县名

植株平均高度cm

优势种植株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全区

4.5

10.2

5.6

10.4

83

41

长江流域

4.1

10.4

4.1

8.3

84

46

称多县

2.4

5.2

2.0

4.1

90

62

玉树市

4.8

17.9

3.3

7.8

93

35

治多县

3.2

7.0

4.6

6.4

89

48

曲麻莱县

4.0

10.5

4.9

10.9

86

54

唐古拉山镇

2.6

6.1

3.5

9.3

50

24

班玛县

8.2

15.7

7.4

14.8

76

35

黄河流域

5.5

11.4

7.9

14.5

82

32

玛多县

4.4

6.8

4.0

12.0

71

11

达日县

4.1

6.8

6.1

6.7

81

48

甘德县

6.2

8.8

5.6

12.8

96

35

久治县

6.1

13.5

8.5

15.2

85

41

玛沁县

5.5

6.9

9.7

10.9

81

33

同德县

7.1

15.1

14.0

20.7

80

26

河南县

7.2

22.4

9.7

14.5

92

28

兴海县

4.3

14.6

7.5

26.3

47

12

贵南

3.3

12.9

7.0

17.0

75

31

贵德

4.3

7.8

3.5

3.8

71

24

澜沧江流域

2.9

5.5

3.9

6.6

82

51

囊谦县

2.9

5.8

4.0

6.9

88

38

杂多县

3.2

5.4

4.1

6.7

75

61

2.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区草地平均总产草量为3390.34kg/hm2,其中可食牧草总产量为2774.77kg/hm2。各类牧草产量中,优势种1039.74kg/hm2,禾本科牧草509.01kg/hm2,莎草科牧草389.00kg/hm2,豆科牧草141.06kg/hm2,可食杂草695.96kg/hm2,不可食杂草与毒草分别为280.75kg/hm2、334.82kg/hm2(表3-5)。各流域草地总产草量以长江流域产草量最高,为3778.87kg/hm2,黄河流域居第二,为3544.70kg/hm2,澜沧江流域居第三,为2822.51kg/hm2

该项目区各县草地总产草量在4000kg/hm2以上的县有6个,即班玛县、久治县、达日县、河南县、玉树市、甘德县,总产草量分别为6485.61kg/hm2、4960.50kg/hm2、4791.36kg/hm2、4724.40kg/hm2、4680.91kg/hm2、4402.23kg/hm2;草地总产草量3000-4000kg/hm2的县有3个,即同德县、囊谦县、称多县,其总产草量分别为3168.88kg/hm2、3163.85kg/hm2、3080.80kg/hm2;草地总产草量1000-3000kg/hm2的县有5个,即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贵德县、玛沁县,其总产草量分别为2342.34kg/hm2、1943.75kg/hm2、1735.52kg/hm2、1600.00kg/hm2、1267.97kg/hm2;草地总产草量1000kg/hm2以下的县有3个,即玛多县、兴海县和唐古拉山镇,其总产草量分别为992.00kg/hm2、967.73kg/hm2、852.44kg/hm2

表3-5          围栏封育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表              kg/hm2

县名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全区

1039.74

509.01

389.00

141.06

695.96

280.75

334.82

3390.34

2774.77

长江流域

1703.96

389.09

317.46

128.95

685.00

257.66

296.75

3778.87

3224.46

称多县

1945.56

214.72

297.78

109.44

286.11

118.61

108.61

3080.83

2853.61

玉树市

1161.41

831.43

265.71

324.29

1086.19

422.37

589.51

4680.91

3669.03

治多县

986.64

45.23

180.00

35.24

475.70

117.61

103.33

1943.75

1722.81

曲麻莱县

 

529.43

461.67

62.22

344.45

128.87

208.88

1735.52

1397.67

唐古拉山镇

123.30

216.68

243.73

51.25

154.55

62.93

0.00

852.44

789.51

班玛县

1846.67

724.36

489.88

239.02

1406.66

778.34

1000.68

6485.61

4706.59

黄河流域

809.19

634.08

403.79

153.10

820.93

333.48

390.13

3544.70

2821.09

玛多县

204.70

63.30

80.00

0.00

526.70

117.30

0.00

992.00

874.70

达日县

2160.80

327.50

486.12

78.05

781.42

658.87

298.60

4791.36

3833.89

甘德县

506.65

1429.63

322.45

92.78

1269.73

172.02

608.97

4402.23

3621.24

久治县

1292.20

532.50

602.30

365.50

1064.50

411.50

692.00

4960.50

3857.00

玛沁县

206.30

58.87

245.53

0.00

290.17

309.73

157.37

1267.97

800.87

同德县

205.57

764.43

117.77

458.87

938.87

124.47

558.90

3168.88

2485.51

河南县

293.30

982.20

1135.57

111.10

1102.23

678.90

421.10

4724.40

3624.40

兴海县

277.77

412.20

120.00

12.23

95.53

38.87

11.13

967.73

917.73

贵德县

730.00

293.30

0.00

166.70

230.00

46.70

133.30

1600.00

1420.00

澜沧江流域

523.83

520.50

616.01

108.51

620.32

225.83

207.51

2822.51

2389.17

囊谦县

572.22

320.00

923.83

184.47

639.43

175.00

348.90

3163.85

2639.95

杂多县

495.66

657.00

210.02

29.00

607.98

251.00

91.68

2342.34

1999.66

 

该项目区草地可食牧草占81.84%,其中优势种占30.67%,禾本科占15.01%,莎草科占11.47%,豆科占4.16%,可食杂草占20.53%,不可食杂类草占8.28%,毒草占9.88%。同时各类牧草产量比例中禾本科、莎草科牧草比例超过50%以上的有11个县,不可食毒杂草占总产量比例≤20%的县有10个,即称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唐古拉山镇、玛多县、达日县、甘德县、兴海县、囊谦县、杂多县等。该项目区各流域及各县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详见表3-6。

 

 

表3-6          围栏封育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

县名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全区

30.67

15.01

11.47

4.16

20.53

8.28

9.88

81.84

长江流域

45.09

10.30

8.40

3.41

18.13

6.82

7.85

85.33

称多县

63.15

6.97

9.67

3.55

9.29

3.85

3.52

92.62

玉树市

24.81

17.76

5.68

6.93

23.20

9.03

12.59

78.38

治多县

50.76

2.34

9.26

1.81

24.47

6.05

5.31

88.63

曲麻莱县

 

30.51

26.60

3.59

19.84

7.43

12.03

80.53

唐古拉山镇

14.46

25.42

28.59

6.01

18.14

7.38

0.00

92.62

班玛县

28.47

11.17

7.55

3.69

21.70

12.00

15.42

72.57

黄河流域

22.83

17.89

11.39

4.32

23.16

9.40

11.01

79.59

玛多县

20.64

6.39

8.06

0.00

53.09

11.82

0.00

88.18

达日县

45.10

6.84

10.14

1.63

16.31

13.75

6.23

88.18

甘德县

11.51

32.48

7.32

2.11

28.84

3.91

13.83

82.26

久治县

26.05

10.73

12.14

7.37

21.46

8.30

13.95

77.75

玛沁县

16.27

4.64

19.36

0.00

22.88

24.44

12.41

63.16

同德县

6.49

24.12

3.72

14.48

29.63

3.93

17.63

78.43

河南县

6.21

20.79

24.04

2.35

23.33

14.37

8.91

76.82

兴海县

28.70

42.59

12.40

1.27

9.87

4.02

1.15

94.83

贵德县

45.63

18.33

0.00

10.42

14.38

2.91

8.33

88.75

澜沧江流域

18.56

18.44

21.82

3.84

21.98

8.01

7.35

84.65

囊谦县

18.09

10.11

29.20

5.83

20.21

5.53

11.03

83.44

杂多县

21.16

28.05

8.97

1.23

25.96

10.72

3.91

85.37

 

 

(3)项目区草地覆盖度、产草量年度对比

该项目草地植被总覆盖度与监测起始年(2005年)相比增长1个百分点,与2014年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优势种覆盖度与监测起始年相比,减少2个百分点,与2014年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总产草量、可食草产草量与监测起始年同比分别增长27.95%、15.73%,与2014年同比分别增长-2.40%、2.34%(表3-7、图3-1、3-2)。

 

 

 

表3-7       围栏封育项目区草地覆盖度、产草量年度对比

年份

植被覆盖度(%)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总覆盖度

优势种盖度

(kg/hm2)

(kg/hm2)

2005

78

41

2649.80

2397.62

2006

83

52

2613.43

2080.29

2007

79

48

3227.73

2465.31

2008

83

48

3521.84

2966.45

2009

83

36

2929.02

2454.84

2010

85

44

3052.43

2403.62

2011

81

41

3047.32

2398.35

2012

82

43

3226.98

2449.77

2013

82

40

3658.57

2940.58

2014

80

37

3473.75

2711.29

历年平均

82

43

3140.09

2526.81

2015

83

41

3390.34

2774.77

2015年比2005年增减量

1

-2

740.54

377.15

2015年比2005年增减%

 

 

27.95

15.73

2015年比2014年增减量

3

4

-83.41

63.48

2015年比202014年增减%

 

 

-2.40

2.34

 

 

 

以上可以看出该项目监测11年中,植被覆盖度与产草量增减呈波状态势,均出现两个波峰,其中植被覆盖度在2006年形成第一个波峰,2007跌入低谷,2008-2009年回升至2006年的水平,2010年达到10年监测期的峰值(85%),在2011-2015年期间,植被覆盖度一直徘徊在80%-83%之间;草地产草量11年间变化,第一个波峰出现在2008年,2009-2011年间产草量处于低谷状态,2012年产草量开始回升,至2013年达到11年监测期的峰值。

(二)补播牧草项目

    该项目区是在治多、班玛、达日、玛沁、泽库、同德、共和等县7个样地补播优良牧草的草地进行监测。经统计,该项目区草地植物营养枝平均高度为10.4cm,补播牧草营养枝平均高度为15.3cm;植被总覆盖度72%,其中补播牧草覆盖度42%。班玛增02样地植被总覆盖度达到97%,而玛沁增02号样地植被覆盖度只有50%,详见表3-8。

 

 

表3-8     补播牧草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汇总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补播牧草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补播牧草盖度

治多增06

2.5

8.9

2.8

11.0

75

10

班玛增01

16.7

19.2

21.5

29.5

92

53

班玛增02

10.0

23.0

19.5

35.0

97

64

达日增02

24.0

14.4

33.0

25.0

80

70

玛沁增02

8.0

12.0

 

 

50

 

同德增04

5.3

16.8

5.0

32.0

90

25

泽库140

8.6

20.6

10.0

49.0

60

29

共和010

8

17

 

 

35.2

 

平均

10.4

16.5

15.3

30.3

72

42

该项目区草地总产草量平均为5734.03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草量为4666.31kg/hm2。总产草量最高的是班玛增01,为8915.90kg/hm2,最低的是治多增06,为1606.60kg/hm2。各类牧草产量中禾本科牧草均为补播牧草,其产量平均为1153.76kg/hm2,禾草最高产量是班玛增01号样地,达到6385.00kg/hm2,最低产量是玛沁增02号样地,只有116.30kg/hm2。莎草科产量中同德增04最高,达到2246.70kg/hm2,其次是班玛增01,为1006.70kg/hm2,班玛增02仅有15.00kg/hm2,其它4个样地均无莎草科牧草。其它牧草产量详见表3-9。

表3-9         补播牧草项目区草地产草量汇总表          kg/hm2

县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治多增06

203.30

0.00

0.00

850.00

553.30

0.00

1606.60

1052.70

班玛增01

6385.00

1006.70

4.20

1361.70

85.00

73.30

8915.90

8757.60

班玛增02

4835.00

15.00

7.50

2646.70

161.70

9.20

7675.10

7504.20

同德增04

716.70

2246.70

233.30

1820.00

1086.70

2393.30

8496.70

5016.70

玛沁增02

116.30

0.00

0.00

1005.00

342.50

1845.00

3308.80

1121.30

达日增02

5411.70

0.00

0.00

1006.70

126.70

0.00

6545.10

6418.40

泽库140

1613.30

0.00

133.30

1046.70

746.70

50.00

3590.00

2793.30

共和010

293.30

16.70

0.00

800.00

386.70

186.70

1683.40

1110.00

平均

1153.76

466.91

54.04

1390.97

443.23

624.40

5734.03

4666.31

各类牧草产量比重中,禾本科占总产草量的38.03%,莎草科占4.87%,豆科占0.83%,可食杂草占30.82%,不可食杂草占13.29%,毒草占12.17%,可食牧草占总产草量的74.54%(表3-10)。在8个样地中补播牧草效果最好的是班玛增01,禾本科产量比例最大(71.61%),玛沁、同德、治多补播草地已开始退化,禾本科产量只占总产草量的3.52-12.65%,而不可食毒杂草产量比例却达到33.44%(治多增06)-40.95%(同德增04)-66.11%(玛沁增02)。

3-10      补播牧草工程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县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治多增06

12.65

0.00

0.00

52.91

34.44

0.00

65.56

班玛增01

71.61

11.29

0.05

15.28

0.95

0.82

98.23

班玛增02

62.99

0.20

0.10

34.48

2.11

0.12

97.77

同德增04

8.44

26.44

2.75

21.42

12.79

28.16

59.05

玛沁增02

3.52

0.00

0.00

30.37

10.35

55.76

33.89

达日增02

82.68

0.00

0.00

15.38

1.94

0.00

98.06

泽库140

44.94

0.00

3.71

29.16

20.80

1.39

77.81

共和010

17.43

0.99

0

47.52

22.97

11.09

65.94

平均

38.03

4.87

0.83

30.82

13.29

12.17

74.54

以班玛增01样地为例(2008年监测起始年)补播牧草项目区草地植被营养枝历年平均高度为7.2cm,2008年达到峰值为9.4cm,最低值为2014年(4.5cm);补播牧草营养枝历年平均高度为12.9cm,2012年达到峰值为20.0cm,最低值为2009年(8.5cm)。历年植被总覆盖度平均值为90%,2013年达到峰值为98%,最低值为2008年(74%);补播牧草覆盖度历年平均值为41%,2012、2013年均达到峰值为54%,最低值为2008年(19%)。该样地历年平均总产草量为5434.53kg/hm2,2015年达到峰值为8915.90kg/hm2,最低值为2014年为3045.00kg/hm2;补播牧草产量历年平均值为1876.55kg/hm2,峰值为6380.00kg/hm2(2015年)最低值778.30kg/hm2(2014年)。各年份植被高度、覆盖度及产量数值详见表3-11。由此可见补播牧草工程区草地历年监测数据表明均呈波状起伏状态,尤其是植被产量在监测第一、二年由低向高增长,至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在以后的2年间总产量均保持在6000.00kg/hm2以上。2013年产草量开始下降,至2014年产量低于各年份,2015年总产草量与补播牧草产量一并达到历年峰值(表3-11、图3-3、3-4)。

 

表3-11    补播牧草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产草量年度对比

年份

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产草量kg/h㎡

 

平均

补播牧草

总盖度

补播牧草

总产量

补播牧草

2008

9.4

12

74

19

3505.00

1681.70

2009

4.9

8.5

88

29

5984.20

1408.33

2010

6.6

11

95

39

7603.40

2900.00

2011

8.6

12

87

37

7157.50

2452.50

2012

8.8

20

96

54

6011.70

1941.70

2013

7.3

16.5

98

54

4734.90

1973.30

2014

4.5

10.5

94

53

3045.00

778.30

历年平均

7.2

12.9

90

41

5434.53

1876.55

2015

16.7

21.7

92

53

8915.90

6380.00

2015年比2008年增减量

9.5

8.8

2

12

3481.37

4503.45

2015年比2008年增减%

 

 

 

 

64.06

239.98

 

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涉及草地项目有鼠害防治、黑土滩综合治理、建设养畜等3个项目。

(一)鼠害防治项目

1.草地植被高度与覆盖度

本年度该项目在长江流域的班玛县、唐古拉山镇,黄河流域的玛多县、达日县、甘德县、同德县、同仁县、尖扎县、兴海县、共和县、贵南县、贵德县等12个县(镇)23个样点进行监测,经监测统计,草地植被营养枝平均高度4.9㎝,生殖枝平均高度10.2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6.5㎝,生殖枝平均高度14.2cm,植被总覆盖度77%,其中优势种覆盖度31%。各县鼠害防治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与覆盖度详见表3-12。

表3-12   鼠害防治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汇总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优势种植株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平均

4.9

10.2

6.5

14.2

77

31

唐古拉060

2.9

6

4.3

7.3

77

50

班玛098

5.4

11.9

7.0

6.8

95

38

玛多071

3.5

10.0

4.0

13.0

30

10

玛多072

3.1

4.1

5.0

7.0

50

10

达日073

3.3

3.9

2.9

4.5

80

55

达日076

1.2

2.9

1.9

 

73

10

达日081

1.6

3.3

1.0

1.6

90

45

甘德083

4.7

11.5

8.0

17.0

94

20

甘德084

4.5

10.0

14.0

32.0

98

35

甘德085

1.8

3.0

4.0

8.0

92

40

同德125

5.5

13.0

14.0

26.0

95

20

同德增01(二期)

4.0

8.1

2.3

4.5

86

25

同仁006

3.5

9.2

7.0

12.0

90

35

尖扎006

4.4

7.9

1.0

1.0

83

30

兴海152

1.9

3.0

2.0

 

50

15

共和001

6.5

22.7

16.0

52.0

45

20

共和008

4.4

6.9

3.3

3.0

70

45

共和009

9.5

33.2

11.5

38.5

43

23

共和定005

15.3

18.5

4.0

6.0

83

32

共和定006

4.0

11.0

5.5

28.0

76

40

贵南005

4.0

9.3

3.0

3.0

91

30

贵南001

9.0

14.7

6.0

14.5

100

25

贵德005

6.4

6.5

20.0

12.5

86

70

    2.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区草地总产草量为3021.49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草量为2296.34kg/hm2,各县项目区草地产草量最高的是贵南001号样地,为7783.50kg/hm2,其次是甘德084号样地为6480.10kg/hm2,同德125号样地居第三位,为6416.70kg/hm2,草地总产草量最低的是玛多071号样地,为566.80kg/hm2,,其他各县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详见表3-13。

表3-13        鼠害防治项目区草地产草量汇总表    kg/hm2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20.41

23.67

8.62

5.47

17.83

12.13

11.87

3021.49

2296.34

贵南001

2426.70

1206.70

156.70

1106.70

1000.00

286.70

1600.00

7783.50

5896.80

甘德084

 

5326.70

0.00

116.70

80.00

360.00

596.70

6480.10

1013.00

同德125

993.30

826.70

420.00

436.70

640.00

1576.70

1523.30

6416.70

2436.60

班玛098

 

335.00

273.30

120.00

1708.30

1470.00

801.70

4708.30

2436.60

共和001

 

2560.00

593.30

123.30

728.30

640.00

60.00

4704.90

4004.90

甘德083

 

1100.00

760.00

200.00

1480.00

280.00

880.00

4700.00

3540.00

同德增01(二期)

680.00

920.00

186.70

226.70

663.30

513.30

566.70

3756.70

2676.70

达日081

476.70

311.70

376.70

485.00

1023.30

658.30

181.70

3513.40

2673.40

共和定005

433.30

640.00

6.70

123.30

1033.30

133.30

620.00

2989.90

2236.60

贵德005

1550.00

20.00

25.00

6.70

353.30

186.70

20.00

2161.70

1955.00

同仁006

360.00

586.70

286.70

223.30

200.00

153.30

300.00

2110.00

1656.70

甘德085

320.00

65.00

390.00

50.00

745.00

300.00

215.00

2085.00

1570.00

共和008

 

575.00

423.30

0.00

236.70

685.00

0.00

1920.00

1235.00

达日073

 

483.30

448.30

190.00

176.70

316.70

278.30

1893.30

1298.30

尖扎006

273.30

120.00

260.00

116.70

723.30

0.00

133.30

1626.60

1493.30

贵南005

630.00

293.30

36.70

40.00

320.00

73.30

73.30

1466.60

1320.00

达日076

288.30

138.30

70.00

53.30

326.70

131.70

126.70

1135.00

876.60

唐古拉060

 

73.30

793.30

0.00

146.70

63.30

0.00

1076.60

1013.30

共和009

300.00

313.30

0.00

20.00

106.70

10.00

186.70

936.70

740.00

兴海152

90.00

266.70

336.70

50.00

156.70

33.30

0.00

933.40

900.10

共和定006

233.30

90.00

0.00

110.00

263.30

113.30

86.70

896.60

696.60

玛多072

193.30

93.30

103.30

0.00

193.30

116.70

0.00

699.90

583.20

玛多071

0.00

106.70

46.70

0.00

86.70

326.70

0.00

566.80

240.10

 

该项目区草地可食牧草产草量占总产草量的76.00%,其中优势种占20.41%,禾本科占23.67%,莎草科占8.62%,豆科占5.47%,可食杂草占17.83%,不可食杂草与毒草分别占12.13%、11.87%。在各县鼠害防治项目区草地中优势种、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产量占总产草量比例50%的有8个县10个样点,即甘德084号样地居首位(82.20%),其余13个样点草地优势种、禾本科、莎草科牧草产量占总产草量比例均在50%以下,其中班玛县098号样地比例最小,只有12.92%,详见表3-14。

表3-14     鼠害防治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平均

20.41

23.67

8.62

5.47

17.83

12.13

11.87

76.00

贵南001

31.18

15.50

2.01

14.22

12.85

3.68

20.56

75.76

甘德084

 

82.20

0.00

1.80

1.23

5.56

9.21

85.23

同德125

15.48

12.88

6.55

6.81

9.97

24.57

23.74

51.69

班玛098

 

7.12

5.80

2.55

36.28

31.22

17.03

51.75

共和001

 

54.41

12.61

2.62

15.48

13.60

1.28

85.12

甘德083

 

23.40

16.17

4.26

31.49

5.96

18.72

75.32

同德增01(二期)

18.10

24.49

4.97

6.03

17.66

13.66

15.09

71.25

达日081

13.57

8.87

10.72

13.80

29.13

18.74

5.17

76.09

共和定005

14.49

21.41

0.22

4.12

34.56

4.46

20.74

74.80

贵德005

71.70

0.93

1.16

0.31

16.34

8.64

0.92

90.44

同仁006

17.06

27.81

13.59

10.58

9.48

7.26

14.22

78.52

甘德085

15.35

3.12

18.70

2.40

35.73

14.39

10.31

75.30

共和008

 

29.95

22.05

0.00

12.33

35.67

0.00

64.33

达日073

 

25.53

23.68

10.03

9.33

16.73

14.70

68.57

尖扎006

16.80

7.38

15.98

7.17

44.47

0.00

8.20

91.80

贵南005

42.96

20.00

2.50

2.73

21.81

5.00

5.00

90.00

达日076

25.40

12.18

6.17

4.70

28.78

11.61

11.16

77.23

唐古拉060

 

6.81

73.69

0.00

13.63

5.87

0.00

94.13

共和009

32.03

33.45

0.00

2.14

11.39

1.06

19.93

79.01

兴海152

9.64

28.57

36.07

5.36

16.79

3.57

0.00

96.43

共和定006

26.03

10.04

0.00

12.27

29.37

12.63

9.66

77.71

玛多072

27.62

13.33

14.76

0.00

27.62

16.67

0.00

83.33

玛多071

0.00

18.82

8.24

0.00

15.30

57.64

0.00

42.36

3.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与产草量年度变化

该项目区草地植被草层高度、总覆盖度以及产草量数据以达日县76号样地为例,监测第一年(2005年)至2014年,历年植被营养枝平均高度为3.6cm,草地植被平均总覆盖度为87%,历年草地总产草量平均值为3962.04kg/hm2。年度间产草量增减趋势呈波状,2005-2007年产草量在2500-3000kg/hm2之间,从2008-2012年产草量在4000kg/hm2以上,2012年产草量达到峰值,即5086.60kg/hm2,2013-2014年产草量跌入3000kg/hm2左右,2015年产草量1135.00kg/hm2,为11年监测期最低值(表3-15、图3-5、图3-6、图3-7)。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如补播牧草,优良牧草生长初期比较缓慢,产草量不高,至中期产草量达到高峰,在以后年份开始下降。因此对该项目区草地状况需要进一步修复与更新。

 

表3-15     害防治项目区草地历年植被高度、覆盖度与产草量

年份

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总产量kg/hm2

可食牧草总量kg/hm2

2005

1.5

70

3002.25

2897.25

2006

5.4

66

2741.70

1563.30

2007

5.4

98

2773.30

1588.30

2008

3.2

90

4722.80

3728.30

2009

4.6

94

5031.67

4525.00

2010

6.8

94

4929.90

4406.60

2011

2.0

85

3082.50

2474.15

2012

1.5

95

5086.60

4213.30

2013

1.8

95

2448.30

1735.00

2014

2.0

85

3082.50

2474.15

历年平均

3.4

87

3690.18

2960.50

2015

1.2

73

1135.00

876.60

2015年比历年均值增减

-2.2

-14

-2555.18

-2083.9

015年比历年均值增减%

 

 

-69.24

-70.69

 

(二)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

由于草地植物群落种群组成发生了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原有优势植物和优良牧草已消失,取而代之的不可食杂草、毒草为优势种或亚优势种,草地生产力低下,地表风蚀、水蚀严重,表土多已流失。因此,仅靠封育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采用重建和改建的方法,通过种植牧草、施肥等综合改良措施或改建人工植被的途径恢复草地植被。

依据以上改建措施,各地从2009年开始对黑土滩进行治理,主要以人工种植禾本科优良牧草,以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老芒麦、中华羊茅等牧草为主,草地监测从2010年起进行。

2015年三江源区黑土滩治理项目草地监测是在称多、治多、曲麻莱、甘德、玛沁、同德、河南、泽库和兴海等九个县16个样地进行,其结果如下:

  1. 草层高度与覆盖度

    经监测统计,该项目草地草层营养枝平均高度为4.4cm,生殖枝平均高度为11.2cm,其中种植牧草营养枝平均高度7.2cm,生殖枝平均高度为23.8cm。植被平均总覆盖度65%,其中种植牧草平均盖度为35%,各样地草层高度与植被覆盖度详见表3-16。

表3-16     黑土滩治理项目区草地草层高度、覆盖度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种植牧草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种植牧草盖度

平均

4.4

11.2

7.2

23.8

65

35

称多增04

3.1

12.7

3.9

15.0

100

75

称多增06

2.3

3.4

 

 

50

 

治多增02

3.0

4.7

 

 

41

 

治多增03

3.0

13.5

 

 

83

 

曲麻莱增07

1.1

 

 

 

27

 

曲麻莱增08

3.2

6.5

 

 

44

 

甘德增01

5.8

14.1

9.7

24.7

95

55

玛沁112

4.0

6.5

5.0

6.0

75

55

玛沁增01

5.5

10.0

5.0

 

50

40

同德增03

5.2

14.0

2.0

5.0

80

9

河南增02

9.5

21.4

32.0

57.0

95

25

河南增04

4.4

17.7

4.0

7.0

95

31

河南增05

8.0

18.6

7.0

51.0

83

40

泽库增03

4.2

14.3

7.0

29.0

60

40

兴海增01

5.9

13.3

6.0

35.0

44

10

兴海增02

5.8

14.1

3.0

24.0

40

23

  1. 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草地总产草量为3559.86kg/hm2,其中可食牧草总产量为2959.00kg/hm2,草地种植的禾本科牧草1844.29kg/hm2,莎草科牧草158.66kg/hm2,豆科牧草51.94kg/hm2,可食杂草904.11kg/hm2,不可食杂草579.52kg/hm2,毒草21.34kg/hm2(表3-16),可食牧草比例达到83.12%。

表3-16          黑土滩治理工程区草地产草量表         kg/hm2

样地号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1844.29

158.66

51.94

904.11

579.52

21.34

3559.86

2959.00

称多增04

4575.00

0.00

25.00

847.50

1740.00

12.50

7200.00

5447.50

称多增06

1162.50

157.50

0.00

665.00

337.50

17.50

1020.00

665.00

治多增02

1.30

0.00

0.00

1406.70

1020.00

33.30

2461.30

1408.00

治多增03

0.00

0.00

0.00

1723.30

1173.30

100.00

2996.60

1723.30

曲麻莱增08

306.70

0.00

0.00

1496.70

263.30

320.00

2386.70

1803.40

囊谦增03

673.30

0.00

16.70

673.30

96.70

23.30

1483.30

1363.30

囊谦增04

400.00

8.30

6.70

680.00

300.00

356.70

1751.70

1095.00

杂多增05

83.30

130.00

0.00

726.70

260.00

170.00

1370.00

940.00

杂多增06

116.70

86.70

0.00

1446.70

1293.30

53.30

2996.70

1650.10

甘德增01

1723.30

0.00

20.00

816.70

796.70

126.70

3483.40

2560.00

玛沁112

146.50

48.80

45.00

662.50

0.00

125.00

1027.80

902.80

玛沁增01

35.00

0.00

0.00

36.30

0.00

53.80

125.10

71.20

同德增03

1030.00

103.30

73.30

1000.00

190.00

886.70

3283.30

2206.60

河南增02

866.70

1093.30

560.00

2333.30

1906.70

1173.30

7933.30

4853.30

河南增04

173.30

1226.70

46.70

266.70

253.30

226.70

2193.40

1713.40

河南增05

5666.70

0.00

146.70

2000.00

1280.00

520.00

9613.40

7813.40

泽库增03

1320.00

80.00

0.00

93.30

53.30

0.00

1586.60

1440.00

兴海增01

460.00

80.00

40.00

176.70

40.00

0.00

796.70

756.70

兴海增02

863.40

0.00

6.70

126.70

6.70

6.70

1010.20

996.80

    3.黑土滩治理前后草层高度与覆盖度变化

以甘德、称多、兴海为例,黑土滩治理前(2008年)草地植株营养枝高度平均为3.2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高度平均为6.0cm,植被总覆盖度58%,其中优势种覆盖度9%;治理后第7年(下同)草地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高度为4.9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高度为13.4cm,植被覆盖度80%,其中优势种覆盖度为47%。通过黑土滩治理后,草地植株营养枝高度平均增加1.7cm,植被总覆盖度增加2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的牧草草层高度与覆盖度分别增加7.4m、38%(表3-17)。

表3-17  黑土滩治理项目区各样点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表

样地号

治理前后

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样地植株高度

优势种高度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治理前

 

 

 

 

甘德增01

 

3.9

10.0

65

15

称多增04

 

1.5

1.0

60

0.4

兴海增01

 

4.2

7.0

50

12

平均

 

3.2

6.0

58

9

 

治理后

 

 

 

 

甘德增01

 

5.8

14.1

95

55

称多增04

 

3.1

12.7

100

75

兴海增02

 

5.9

13.3

44

10

平均

 

4.9

13.4

80

47

治理后比治理前增减量

1.7

7.4

22

38

4.黑土滩治理前后产草量对比

以上各样点黑土滩草地治理前平均总产草量1277.73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889.97kg/hm2,,包括禾本科牧草产量621.37kg/hm2,可食杂草268.60kg/hm2,,不可食毒杂草产量387.77kg/hm2。治理后平均总产草量3826.70kg/hm2,可食牧草产量2921.40kg/hm2,其中禾本科牧草产量2252.77kg/hm2。治理后草地总产草量增加2548.97kg/hm2,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031.43kg/hm2,其中补播的禾本科牧草增加1631.40kg/hm2

    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通过种植优良牧草,增加了黑土滩草地优良牧草所占的比重,同时也改变了黑土滩草地以杂类草为主的植被结构,提高了可食牧草的植被覆盖度及产草量。但是植被中的杂类草产量仍有增长的趋势(表3-18)。

表3-18         黑土滩治理项目区草地各样点治理前后产草量表    kg/hm2

样地号

治理前后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治理前

 

 

 

 

 

 

 

 

甘德增01

 

2106.60

1296.60

1158.30

0.00

0.00

138.30

648.30

161.70

称多增04

 

970.00

700.00

32.50

0.00

0.00

667.50

237.50

32.50

兴海增01

 

756.60

673.30

673.30

0.00

0.00

0.00

58.30

25.00

平均

 

1277.73

889.97

621.37

0.00

0.00

268.60

314.70

73.07

 

治理后

 

 

 

 

 

 

 

 

甘德增01

 

3483.40

2560.00

1723.30

0.00

20.00

816.70

796.70

126.70

称多增04

 

7200.00

5447.50

4575.00

0.00

25.00

847.50

1740.00

12.50

兴海增02

 

796.70

756.70

460.00

80.00

40.00

176.70

40.00

0.00

平均

 

3826.70

2921.40

2252.77

26.67

28.33

613.63

858.90

46.40

治理后比治理前增减量

2548.97

2031.43

1631.40

26.67

28.33

345.03

544.20

-26.67

治理后比治理前增减%

199.49

228.26

262.55

100.00

100.00

128.45

172.93

-36.50

(三)建设养畜项目

建设养畜项目草地监测在称多、治多、曲麻莱、班玛、囊谦、达日、甘德、玛沁、同德、河南、兴海等11个县(镇)进行。

  1. 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

经11个县项目区草地监测统计结果,草地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4.4㎝,生殖枝平均高度9.6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4.7cm,生殖枝平均高度10.5cm;植被总覆盖度平均为85%,其中优势种覆盖度为33%。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治多县增04样地达到97%,最低的是达日县增05样地为69%。该项目区各县样地植被高度与覆盖度详见表3-19。

表3-19      建设养畜项目区各样地植被高度与覆盖度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优势种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平均

5.7

9.6

4.7

10.5

85

33

称多增05

4.4

4.5

1.3

5.2

95

65

称多增07

4.2

5.6

1.8

8.8

85

70

治多增04

4.3

6.2

5.3

6.8

97

69

治多增05

3.4

4.1

3.5

3.6

73

51

曲麻莱增06

6.5

6.6

4.0

7.0

90

20

班玛增03

7.4

13.2

12.0

16.0

86

26

班玛增04

7.8

14.8

4.0

9.0

88

32

囊谦024

4.6

7.8

2.8

 

76

25

囊谦增05

4.0

4.5

1.3

5.2

95

65

达日增05

3.1

3.6

3.3

 

69

30

达日增06

2.3

3.6

2.6

3.0

75

25

甘德增03

7.7

12.0

19.0

26.0

78

26

甘德增04

6.4

14.1

8.0

30.0

95

20

玛沁115

5.9

7.5

4.0

2.5

81

12

同德增02

3.6

6.3

2.0

2.0

90

14

河南增03

9.6

19.4

3.0

3.0

91

7

河南增06

8.5

20.3

 

 

95

 

兴海153

5.8

10.2

2.5

12.5

80

45

兴海增03

6.8

15.2

2.0

24.0

80

20

兴海增04

8.2

12.6

6.0

13.5

75

10

 

  1. 草地产草量

    经监测,该项目区草地总产草量平均为3380.37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为2714.86kg/hm2。各类牧草产量中优势种为786.66kg/hm2,禾本科牧草424.51kg/hm2,莎草科牧草570.70kg/hm2,豆科90.59kg/hm2,可食杂草842.40kg/hm2,不可食杂草与毒草为665.51kg/hm2,各样地产草量最高的是甘德增04号样地,为6447.00kg/hm2,最低的是治多增05号样地为1452.10kg/hm2;产草量≥4000.00kg/hm2有5个样地,3000.00-4000.00kg/hm2的样地有3个,2000.00-3000.00kg/hm2的样地有5个,其余4个样地产草量低于2000.00kg/hm2详见表3-20。

表3-20              建设养畜项目区草地产草量汇总表     kg/hm2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786.66

424.51

570.70

90.59

842.40

368.84

296.67

3380.37

2714.86

称多增05

732.50

180.00

562.50

80.00

347.50

102.50

155.00

2160.00

1902.50

称多增07

1015.00

147.50

157.50

0.00

192.50

140.00

35.00

1687.50

1512.50

治多增04

1258.30

12.30

976.70

106.70

293.30

216.70

76.70

2940.70

2647.30

治多增05

700.00

2.00

76.70

216.70

30.00

266.70

160.00

1452.10

1025.40

曲麻莱增06

 

333.30

383.30

43.30

293.30

50.00

40.00

1143.20

1053.20

班玛增03

 

75.00

638.30

61.70

2050.00

478.30

146.70

3450.00

2825.00

班玛增04

 

110.00

706.70

150.00

1878.30

1391.70

406.70

4643.40

2845.00

囊谦024

673.30

0.00

433.00

166.70

673.30

46.70

476.70

2469.70

1946.30

囊谦增05

732.50

180.00

562.50

80.00

347.50

102.50

155.00

2160.00

1902.50

达日增05

 

755.00

763.30

50.00

933.30

566.70

60.00

3128.30

2501.60

达日增06

 

383.30

271.70

61.70

716.70

393.30

81.70

1908.40

1433.40

甘德增03

248.30

305.00

265.00

121.70

721.70

518.30

153.30

2333.30

1661.70

甘德增04

 

2556.70

753.30

40.00

1653.70

0.00

1443.30

6447.00

5003.70

玛沁115

786.70

166.70

1076.70

0.00

276.70

450.00

850.00

3606.80

2306.80

同德增02

1106.70

406.70

1056.70

226.70

2286.70

416.70

770.00

6270.00

5083.30

河南增03

 

680.00

933.30

160.00

2466.70

720.00

80.00

5040.00

4240.00

河南增06

 

493.30

906.70

173.30

906.70

1000.00

653.30

4133.30

2480.00

兴海153

1226.60

316.70

150.00

73.30

120.00

183.30

56.70

2126.60

1886.60

兴海增03

546.70

800.00

343.30

0.00

426.70

183.30

133.30

2433.30

2116.70

兴海增04

413.30

586.70

396.70

0.00

233.30

150.00

0.00

1780.00

1630.00

    该项目区草地可食牧草产量占总产草量的比例为80.31%,其中优势种占23.27%,禾本科牧草占12.56%,莎草科牧草占16.88,豆科占2.68%,可食杂类草占24.92%,不可食毒杂类草占19.69%,各样地牧草产量比例详见表3-21。

表3-21  建设养畜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量比例(%)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平均

23.27

12.56

16.88

2.68

24.92

10.91

8.78

80.31

称多增05

33.91

8.33

26.04

3.70

16.09

4.75

7.18

88.07

称多增07

60.15

8.74

9.33

0.00

11.41

8.30

2.07

89.63

治多增04

42.79

0.42

33.21

3.63

9.97

7.37

2.61

90.02

治多增05

48.21

0.14

5.28

14.92

2.06

18.37

11.02

70.61

曲麻莱增06

 

29.16

33.53

3.79

25.66

4.36

3.50

92.14

班玛增03

 

2.17

18.50

1.79

59.43

13.86

4.25

81.88

班玛增04

 

2.37

15.22

3.23

40.45

29.97

8.76

61.27

囊谦024

27.26

0.00

17.54

6.75

27.26

1.89

19.30

79.63

囊谦增05

33.91

8.33

26.04

3.70

16.09

4.75

7.18

88.08

达日增05

 

24.13

24.40

1.60

29.83

18.12

1.92

79.97

达日增06

 

20.08

14.24

3.23

37.56

20.61

4.28

75.11

甘德增03

10.64

13.07

11.36

5.22

30.93

22.21

6.57

71.22

甘德增04

 

39.66

11.68

0.62

25.65

0.00

22.39

51.92

玛沁115

21.81

4.62

29.85

0.00

7.67

12.48

23.57

63.96

同德增02

17.65

6.49

16.85

3.62

36.47

6.64

12.28

81.07

河南增03

 

13.49

18.52

3.17

48.94

14.29

1.59

84.13

河南增06

 

11.93

21.94

4.19

21.94

24.19

15.81

60.00

兴海153

57.68

14.89

7.05

3.45

5.64

8.62

2.67

88.71

兴海增03

22.47

32.88

14.11

0.00

17.54

7.53

5.47

86.99

兴海增04

23.22

32.96

22.29

0.00

13.10

8.43

0.00

78.47

 

3.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与产草量年度变化

该项目区草地草层高度、总覆盖度以及产草量数据以2015年与历年平均值(2006-2014年)作年度比较分析。2015年草层高度比历年均值仅减少0.5cm,植被覆盖度增长8个百分点,总产草量、可食牧草总量分别增长17.01%、11.11%;与2014年比较,草层高度增长1.0cm,植被覆盖度增长6个百分点,总产草量、可食牧草总量分别增长12.25%、11.52%表3-22、图3-8、图3-9、图3-10)。

表3-22 建设养畜项目区历年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产草量表

年份

植株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总产量kg/hm2

可食牧草总量kg/hm2

2006

8.3

89

3517.08

3152.25

2007

3.5

75

3209.20

2590.00

2008

8.4

60

1586.67

1479.43

2009

6.1

62

1311.00

1187.35

2010

9.6

76

3769.55

3232.91

2011

4.9

81

3407.50

2893.64

2012

4.8

85

2894.17

2192.67

2013

5.1

83

3294.58

2828.49

2014

4.7

79

3011.38

2434.32

历年平均

6.2

77

2889.01

2443.45

2015

5.7

85

3380.37

2714.86

2015年比历年均值增减量

-0.5

8

491.36

271.41

2015年比历年均值增减%

 

 

17.01

11.11

2015年比2014年增减量

1.0

6

368.99

280.54

2015年比2014年增减%

 

 

12.25

11.52

 

 

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沙化草地治理项目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新增的工程项目,该项目草地监测是在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和廿地乡切扎村进行。治理方法主要通过补播禾本科牧草,如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以期增加沙化草地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

1.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与覆盖度

该项目草地监测共设2个样地,经监测,草地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6.4cm,生殖枝平均高度13.9cm,植被总覆盖度29%,其中补播牧草营养枝、生殖枝平均高度及总覆盖度、补播牧草覆盖度分别为7.5cm、25.5cm、29%、16%(表3-23)。

3-23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统计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补播牧草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补播牧草盖度

平均

6.4

13.9

7.5

25.5

29

16

共和007

4.7

10.8

7

9

24

5

共和010

8

17

8

42

35

28

2.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区草地总产草量为1410.80kg/hm2,其中可食牧草总量为977.45kg/hm2,其它牧草产量详见表3-24。

3-24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产草量       kg/hm2

样地号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340.80

92.50

0.00

544.15

325.00

108.35

1410.80

977.45

共和007

388.30

168.30

0.00

288.30

263.30

30.00

1138.20

844.90

共和010

293.30

16.70

0.00

800.00

386.70

186.70

1683.40

1110.00

该项目区牧草可食率为69.28%,其中禾本科牧草占24.16%,莎草科牧草占6.56%,无豆科植物,可食杂草占38.56%,不可食毒杂草占30.73%(表3-25)。

表3-25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样地号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平均

24.16

6.56

0.00

38.56

23.04

7.68

69.28

共和007

34.12

14.79

0.00

25.33

23.13

2.63

74.24

共和010

17.42

0.99

0.00

47.53

22.97

11.09

65.94

  1.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草地高度、覆盖度、产草量年度比较

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区草地高度、覆盖度、产草量年度比较以共和007号样地为例。该工程区自2009年起设施治理,2010年对此项目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产草量进行监测。本年度植被高度、覆盖度与监测起始年(2010年)相比,分别减少0.2cm、37个百分点;草地总产量、可食草总量,分别下降42.71%、57.47%(表3-25)。

表3-25 沙化草地治理工项目区草地历年植被高度、覆盖度与产草量

年份

植被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总产量kg/hm2

可食草总量kg/hm2

2010

4.9

61

1986.70

1986.70

2011

4.4

60

1296.60

1163.30

2012

2.7

50

1950.00

1321.67

2013

3.1

60

1823.30

1225.00

2014

6.0

50

886.70

850.00

2015

4.7

24

1138.20

844.90

2015年比2010年增减量

-0.2

-37

-848.50

-1141.80

2015年比2010年增减%

 

 

-42.71

-57.47

(二)毒草防治项目

毒草防除项目草地监测在共和县进行。

1.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

经监测统计,该项目区草地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为6.7cm,生殖枝平均高度为18.0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为5.5cm,生殖枝平均高度为14.7cm;植被总覆盖度平均为54%,其中优势种覆盖度为16%(表3-26)。

表3-26      毒草防治项目区草地植株高度与覆盖度表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优势种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平均

6.7

18.0

5.5

14.7

54

16

共和004

7.0

21.8

4.5

5.0

34

22

共和005

8.6

15.9

9.0

29.0

73

12

共和006

4.5

16.2

3.0

10.0

53

14

  1. 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区草地总产草量为2922.83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为2598.40kg/hm2。各类牧草产量中,禾本科牧草为1187.77kg/hm2,莎草科牧草为372.80kg/hm2,豆科牧草233.37kg/hm2,可食杂草804.47kg/hm2,不可食毒杂草324.44kg/hm2(表3-27)。

 表3-27         毒草防治项目区草地产草量表         kg/hm2

样地号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产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1187.77

372.80

233.37

804.47

213.87

110.57

2922.83

2598.40

共和004

1718.30

706.70

481.70

1495.00

145.00

86.70

4633.40

4401.70

共和005

846.70

146.70

6.70

496.70

273.30

163.30

1933.40

1496.80

共和006

998.30

265.00

211.70

421.70

223.30

81.70

2201.70

1896.70

该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量比例中可食牧草占88.90%,其中禾本科牧草占40.64%,莎草科牧草占12.75%,豆科占7.98%,可食杂草占27.53%,不可食杂草与毒草占11.10%。各样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详见表3-28。

表3-28     毒草防治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样地号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平均

40.64

12.75

7.98

27.53

7.32

3.78

88.90

共和004

37.08

15.25

10.40

32.27

3.13

1.87

95.00

共和005

43.79

7.59

0.35

25.69

14.13

8.45

77.42

共和006

45.34

12.04

9.62

19.15

10.14

3.71

86.15

(三)虫害防治项目

虫害防治项目是在共和、贵南、贵德三县实施,主要防除草原毛虫和蝗虫。

1.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

本年度该项目区共设7个草地监测样地,经监测统计,草地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6.0cm,生殖枝平均高度15.8cm,其中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7.0cm,生殖枝平均高度18.1cm;植被总覆盖度63%,其中优势种覆盖度15%。各样地植被高度、覆盖度详见表3-29。

表3-29          虫害防治项目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

样地号

植株平均高度cm

优势种植株平均高度cm

植被覆盖度%

营养枝

生殖枝

营养枝

生殖枝

总盖度

优势种盖度

平均

6.0

15.8

7.0

18.1

63

15

共和002

3.3

15.3

2.0

4.0

50

6

共和003

7.2

25.3

8.0

7.0

82

6

贵南002

8.4

20.1

9.5

24.3

75

30

贵南004

4.9

12.3

6.0

25.0

48

14

贵德002

6.0

11.2

1.5

12.5

80

14

贵德003

8.0

16.2

16.3

28.0

61

20

贵德004

4.3

10.3

5.5

26.0

44

12

2.草地产草量

该项目区草地产草量平均为2705.37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为2406.33kg/hm2。各类牧草产量中优势种为631.32kg/hm2,禾本科牧草为953.33kg/hm2,莎草科牧草280.71kg/hm2,豆科牧草215.97kg/hm2,可食杂草325.00kg/hm2,不可食杂草185.00kg/hm2,毒草114.04kg/hm2。各样地产量详见表3-30。

表3-30           虫害防治项目区草地产草量            kg/hm2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总重量

可食草总量

平均

631.32

953.33

280.71

215.97

325.00

185.00

114.04

2705.37

2406.33

共和002

 

1671.70

645.00

246.70

220.00

203.30

66.70

3053.40

2783.40

共和003

 

3508.30

626.70

301.70

695.00

125.00

93.30

5350.00

5131.70

贵南002

630.00

783.30

230.00

153.30

333.30

386.70

86.70

2603.30

2129.90

贵南004

523.30

120.00

23.30

56.70

166.70

393.30

0.00

1283.30

890.00

贵德002

810.00

146.70

173.30

406.70

486.70

53.30

480.00

2556.70

2023.30

贵德003

903.30

343.30

200.00

346.70

80.00

6.70

13.30

1893.30

1873.30

贵德004

290.00

100.00

66.70

0.00

293.30

126.70

58.30

935.00

750.00

 

该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量比例中可食牧草占88.95%,其中优势种占23.34%,禾本科牧草占35.24%,莎草科牧草占10.38%,豆科占7.98%,可食杂草占12.01%,不可食杂草与毒草占11.05%。各样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详见表3-31。

表3-31       虫害防治项目区草地各类牧草产草量比例(%)

样地号

优势种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可食杂草

不可食杂草

毒草

可食率%

平均

23.34

35.24

10.38

7.98

12.01

6.84

4.21

88.95

共和002

 

54.75

21.12

8.08

7.21

6.66

2.18

91.16

共和003

 

65.58

11.71

5.64

12.99

2.34

1.74

95.92

贵南002

24.20

30.09

8.83

5.89

12.81

14.85

3.33

81.82

贵南004

40.78

9.35

1.82

4.42

12.99

30.64

0.00

69.36

贵德002

31.68

5.74

6.78

15.91

19.04

2.08

18.77

79.15

贵德003

47.71

18.13

10.56

18.31

4.24

0.35

0.70

98.95

贵德004

31.02

10.70

7.13

0.00

31.37

13.55

6.23

80.22

 

第四章 草地评价

一、草地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为便于综合利用草地生态监测结果,科学准确评价草地质量状况,拟定草地综合评价标准(附表2)。

(一)草地评价内容

草地群落结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植物种数及多度;

草地生产力——草地产草量、牧草经济类群比例;

草地生境——土层被侵蚀状况、沙化程度、鼠类危害。

(二)草地分级

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恶性病态;

(三)评价方法

将评价内容的每项指标量化,对比草地监测数据综合出分数值,最后确定其级别;根据野外样地草群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价草地状况。

(四)对比方法

先将2005年的草地资源作为本底资料,确定监测第一年草地在综合评价级别中的位置;然后2014年设置的样地以本年度监测数据做为本底数据,每一个样地与各监测年同一样地的结果进行比较。各监测年的产草量应根据当年温度、降雨量进行校正后再与本底数据做对比。当监测数据表明草地出现进展演替时,按相应的下降指标增加后上升到相应的高等级别。如原先处于“亚健康”的草地,经恢复后,产草量增加了20%或优良牧草产量增加30%、草群高度和盖度上升20%、草地生境也发生好转,综合评分在80分时,可升为“较健康”级。

按照草地综合评价标准,2015年与2005年产草量分别以全区、自然区域、工程区进行对比如下。

二、对比分析

(一)全区对比分析

三江源全区的16个草地型中,有3个草地型产草量下降,占总数的18.75%。属于“健康”级的有11个草地型,占总数的68.75%,属于“亚健康”级的草地型有2个草地型,占总数的12.50%;属于“不健康”级的草地型有3个,占总数的18.75%(表4-1)。由此可见,全区的草地状况以“健康”级占优势。

表4-1          2015年与2005年全区草地产草量对比  

草地类型

2015年

2005年

2015年与2005年产量比较

健康级别

kg/h㎡

kg/h㎡

增减量

增减%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348.87

906.43

1439.44

158.80

健康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1071.03

2187.50

-1116.47

-51.04

不健康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2483.29

3536.67

-1053.38

-29.78

不健康

紫花针茅型

1901.48

1883.47

18.01

0.96

亚健康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1452.79

1153.70

299.09

25.92

健康

高山嵩草型

3220.58

2521.97

698.61

27.70

健康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2939.86

2871.56

68.30

2.38

亚健康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3820.50

3051.05

769.45

25.22

健康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3297.62

2823.50

474.12

16.79

健康

矮生嵩草型

3459.30

2698.12

761.18

28.21

健康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4280.14

3506.65

773.49

22.06

健康

禾叶嵩草型

6622.31

3162.45

3459.86

109.40

健康

具金露梅的嵩草、苔草型

5640.63

3486.25

2154.38

61.80

健康

具山生柳的薹草、嵩草型

2573.74

2650.00

-76.26

-2.88

不健康

垂穗披碱草型

5855.22

3255.80

2599.42

79.84

健康

藏嵩草型

3478.65

3024.60

454.05

15.01

健康

全区历年平均草地类型健康级别数量与所占比例均与监测起始年(2005年,下同)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

全区历年参与评价的草地型平均为18个(16-21个),其中属于“健康”的草地型10个,占55.56%,属于“亚健康”的草地型5个,占27.77%,属于“不健康”的草地型3个,占16.67%。属于“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和2013年,占草地类型总数的76.48%,最少的年份是2006、2007年,只有6个草地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4%和28.57%。属于“亚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有14个,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66.67%,最少的年份是2010年,只有1个草地型,仅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5.87%。属于“不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有8个草地型,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44.44%,最少的年份是2007、2009年,均为1个草地型,分别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4.76%、5.87%(表4-2)。由此可见,全区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以“健康”和“亚健康”为主,“不健康”的草地型只占少数。

 

 

表4-2         全区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及比例

年份

草地型数量合计

健康

亚健康

不健康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2006

18

6

33.34

4

22.22

8

44.44

2007

21

6

28.57

14

66.67

1

4.76

2008

20

8

40.00

10

50.00

2

10.00

2009

19

11

57.89

7

36.84

1

5.27

2010

17

13

78.48

1

5.87

3

17.65

2011

17

11

64.71

2

11.76

4

23.53

2012

17

12

70.59

2

11.76

3

17.65

2013

17

13

76.48

2

11.76

2

11.76

2014

16

12

75.00

2

12.50

2

12.50

2015

16

11

68.75

2

12.50

3

18.75

历年平均

18

10

55.56

5

27.77

3

16.67

(二)自然区域对比分析

三江源自然区域的12个草地型中,有4个草地型产草量下降,占总数的33.33%。属于“健康”级的有7个草地型,占总数的58.34%,属于“亚健康”级的草地型有1个草地型,占总数的8.33%;属于“不健康”级的草地型有4个,占总数的33.33%(表4-3)。

 

表4-3          2015年与2005年自然区域草地产草量对比

草地类型

2015年

2005年

2015年与2005年产量比较

健康级别

kg/h㎡

kg/h㎡

增减量

增减%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547.50

985.83

1561.67

158.41

健康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1271.54

2187.50

-915.96

-41.87

不健康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2503.40

3536.67

-1033.27

-29.22

不健康

紫花针茅型

2053.05

1945.56

107.49

5.52

亚健康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1311.24

1576.25

-265.01

-16.81

不健康

高山嵩草型

3040.68

2469.99

570.69

23.10

健康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2255.43

2903.42

-647.99

-22.32

不健康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3437.81

2961.33

476.48

16.09

健康

矮生嵩草型

4470.10

2518.21

1951.89

77.51

健康

禾叶嵩草型

6178.17

3371.70

2806.47

83.24

健康

垂穗披碱草型

4051.10

3238.30

812.80

25.10

健康

藏嵩草型

3700.70

2990.61

710.09

23.74

健康

 

全区自然区域历年平均草地类型健康级别数量与所占比例均与监测起始年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

该区历年参与评价的草地型平均为13个,其中属于“健康”的草地型7个,占53.86%,属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草地型各3个,均占23.07%。属于“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9、2010、2012年,均为9个草地型,均占草地类型总数的69.24%,最少的年份是2006年,只有5个草地型,占38.46%。属于“亚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有6个,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46.15%,最少的年份是2007、2009、2013年,只有1个草地型,仅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7.68%。属于“不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有5个草地型,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38.46%,最少的年份是2006、2010、2012年,均为2个草地型,分别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15.38%(表4-4)。由此可见,全区自然区域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依然以“健康”和“亚健康”为主,“不健康”的草地型只占少数。

表4-4      全区自然区域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及比例

年份

草地型数量合计

健康

亚健康

不健康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2006

13

5

38.46

6

46.15

2

15.39

2007

13

7

53.86

1

7.68

5

38.46

2008

13

6

46.15

3

23.08

4

30.77

2009

13

9

69.24

1

7.68

3

23.08

2010

13

9

69.24

2

15.38

2

15.38

2011

13

6

46.15

4

30.77

3

23.08

2012

13

9

69.24

2

15.38

2

15.38

2013

13

8

61.55

1

7.68

4

30.77

2014

12

6

50.00

3

25.00

3

25.00

2015

12

7

58.34

1

8.33

4

33.33

历年平均

13

7

53.86

3

23.07

3

23.07

(三)工程区对比分析

    工程区8个草地型中,有6个草地型为“健康”,占75.00%,2个草地型为“不健康”,占25.00%(表4-5)。

表4-5             2015年与2005年工程区草地产草量对比

草地类型

2015年

2005年

2015年与2005年产量比较

健康级别

kg/h㎡

kg/h㎡

增减量

增减%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2189.96

985.83

1204.13

122.14

健康

紫花针茅型

992.00

1953.96

-961.96

-49.23

不健康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1752.29

875

877.29

100.26

健康

高山嵩草型

3318.61

2367.7

950.91

40.16

健康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3116.40

2776

340.4

12.26

健康

矮生嵩草型

2785.43

2938

-152.57

-5.19

不健康

禾叶嵩草型

6980.03

2911.35

4068.68

139.75

健康

藏嵩草型

3436.75

3058.58

378.17

12.36

健康

全区生态工程区历年平均草地类型健康级别数量与所占比例均与监测起始年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

该工程区历年参与评价的草地型平均为9个,其中属于“健康”的草地型6个,占66.67%,属于“亚健康”的草地型有2个,占22.22%。“不健康”的草地型只有1个,仅占11.11%。属于“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为7个草地型,占草地类型总数的77.78%,最少的年份是2007年,只有4个草地型,占44.45%。属于“亚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有3个,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33.33%,最少的年份是2015年,无“亚健康”草地型。属于“不健康”的草地型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有3个草地型,占本年度草地型总数的33.33%,而2014年无“不健康”的草地型(表4-6)。由此可见,全区生态工程区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仍然以“健康”和“亚健康”为主,“不健康”的草地型只占少数。

表4-6      全区生态工程区历年草地类型健康级别及比例

年份

草地型数量合计

健康

亚健康

不健康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草地型数量

占总数%

2006

9

6

66.67

1

11.11

2

22.22

2007

9

4

44.45

2

22.22

3

33.33

2008

9

5

55.56

2

22.22

2

22.22

2009

9

5

55.56

3

33.33

1

11.11

2010

9

7

77.78

1

11.11

1

11.11

2011

9

6

66.67

2

22.22

1

11.11

2012

9

6

66.67

2

22.22

1

11.11

2013

9

6

66.67

2

22.22

1

11.11

2014

8

6

75.00

2

25.00

0

0.00

2015

8

6

75.00

0

0.00

2

25.00

历年平均

9

6

66.67

2

22.22

1

11.11

    从以上不同年份对比分析结果来看,三江源全区、自然区域以及生态工程区大多数草地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属于“健康”状况的草地型居多数。

第五章  结论

三江源区生态建设工程自2005年实施以来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得到了遏制,尤其生态工程区草地生态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工程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长时间治理并加强技术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治理质量。

1. 2015年三江源区自然区域草地草层平均高度为5.1cm,植被总覆盖度75%,草地平均产草量为3297.69kg/hm2,可食草产量为2665.24kg/hm2由于受高原气候影响,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及产草量与历年相比呈波状变化,2015年各草地类植被高度均低于2005年,植被覆盖度除温性草原类高于2005年外,其余的草地类均低于2005年。温性草原类草地和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高于2005年,其余3个草地类草地产草量均低于2005年。

2. 工程区草地覆盖度、产草量,从各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来看,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补播牧草工程、黑土滩治理项目效果比较明显,与项目监测起始期比较植被覆盖度分别增长9.5%-22%,草地总产草量分别增加64.06%、199.49%。建设养畜项目同比,覆盖度增长8%,产草量增加17.01%。这也表明了三江源区局部草地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也有些工程项目草地状况比较差,如鼠害防治、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同比,植被覆盖度下降14%、37%,产草量下降69.24%、42.7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采用补播优良牧草,其生长初期比较缓慢,产草量不高,至中期产草量达到高峰,在以后年份开始下降。另外,选用补播的牧草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因此对该类项目区草地状况需要进一步修复与更新。

从整个工程区草地生态状况来看,呈现出退化过程整体减缓态势,局部严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明显,也表明了生态工程在植被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时间序列上,三江源地区草地产草量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同时,其产草量的年度变化趋势也反映出气候因素对产草量的高低起了重要作用。   

3. 三江源全区的16个草地型中,有3个草地型产草量下降,占总数的18.75%。属于“健康”级的有11个草地型,占总数的68.75%,属于“亚健康”级的草地型有2个草地型,占总数的12.50%;属于“不健康”级的草地型有3个,占总数的18.75%。由此可见,全区的草地状况以“健康”级占优势。

4.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草地生态治理中及治理后,均需要加强管护工作,如围栏设施、草地毒杂草灭控、鼠害扫残等。另外,在黑土滩治理、沙化草地治理方面,主要是种植优良牧草,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选择耐寒、耐旱、生育期长、不易退化的牧草品种。

 

附表1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监测样点基本情况表

附表2   草地综合评价标准表


附表1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监测样点基本情况表

样地号

行政区

草地类型

样地属性

经度

纬度

海拔

称多县001

称多县清水河镇扎麻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36′37.0″

34°04′32.0″

4567

称多县002

称多县称文镇下庄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7°12′11.2″

33°20′55.4″

4311

称多县003

称多县清水河镇扎哈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08′24.2″

33°48′22.0″

4414

称多县004

称多县种畜场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区域

97°12′39.4″

33°20′38.3″

4227

称多县005

称多县清水河乡尕青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09′13.4″

33°50′52.1″

4426

称多县006

称多县清水河乡尕青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09′10.0″

33°50′52.1″

4431

称多县007

称多县珍秦乡六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20′01.0″

33°22′18.8″

4239

称多县008

称多县珍秦乡

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30′01.0″

34°00′45.0″

4254

称多县009

称多县珍秦乡

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型

退牧还草

97°29′58.0″

34°00′48.0″

4257

称多县增01

称多县珍秦乡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97°19′26.0″

33°22′41.0″

4307

称多县增02

称多县珍秦乡六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97°19′32.1″

33°22′49.7″

4245

称多县增03

称多县珍秦乡☆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7°20′46.3″

33°24′21.3″

4288

称多县增04

称多县珍秦镇六村

高山嵩草型

黑土滩治理

97°23′27.0″

33°19′28.8″

4275

称多县增05

称多县称文镇下庄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建设养畜

97°16′48.5″

33°21′19.3″

4300

称多县增06

称多县珍秦八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黑土滩治理

97°21′12.1″

33°24′03.9″

4278

称多县增07

称多县珍秦八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建设养畜

97°21′11.9″

33°24′02.7″

4287

玉树市010

玉树县巴塘乡下巴塘村

矮生嵩草型

区域

97°11′37.2″

32°47′12.3″

4014

玉树市011

玉树县结古镇果青村

矮生嵩草型

区域

97°07′31.6″

32°49′30.0″

3884

玉树市012

玉树县巴塘乡上巴塘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围栏建设

96°45′04.7″

32°54′07.0″

4219

玉树市014

玉树县上拉秀乡布罗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围栏建设

96°33′34.6″

32°53′21.2″

4432

玉树市015

玉树县上拉秀乡布罗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6°33′34.5″

32°53′20.7″

4366

玉树市016

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围栏建设

97°05′07.0″

32°50′38.0″

3853

玉树市017

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97°05′27.0″

32°50′38.0″

3980

玉树市018

玉树县隆宝镇措多村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围栏建设

96°41′41.0″

33°07′24.0″

4376

玉树市增01

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97°05′31.4″

32°54′41.8″

3927

玉树市增02

玉树县结古镇甘达村

线叶嵩草型

围栏建设

96°46′07.0″

33°06′05.0″

4212

玉树市增03

玉树县巴塘乡上巴塘村

垂穗披碱草型

建设养畜

97°00′47.8″

32°50′40.8″

3891

玉树市增04

玉树县巴塘乡上巴塘村

高山嵩草型

建设养畜

96°11′10.0″

33°47′42.0″

4010

囊谦县019

囊谦县觉拉乡肖尚村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区域

96°23′21.5″

32°28′09.9″

3891

囊谦县020

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退牧还草

96°06′25.4″

32°19′37.2″

4354

囊谦县021

囊谦县着晓乡巴尕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6°05′27.9″

32°19′46.0″

4395

囊谦县022

囊谦县着晓乡巴尕村

藏嵩草型

区域

96°05′25.5″

32°19′48.3″

4395

囊谦县023

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

高山嵩草、细柄茅型

退牧还草

96°11′05.1″

32°17′55.8″

4435

囊谦县024

囊谦县香达乡青土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6°18′49.0″

32°15′30.3″

4056

囊谦县025

囊谦县白扎乡吉沙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96°29′40.8″

32°04′39.7″

3780

囊谦县026

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退牧还草

96°10′27.0″

32°17′46.0″

4327

囊谦县027

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

高山嵩草、圆穗蓼型

退牧还草

96°10′23.6″

32°17′48.0″

4445

囊谦县增03

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黑土滩治理

96°07′49.4″

32°18′0.00″

4318

囊谦县增04

囊谦县吉尼赛乡瓦作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黑土滩治理

96°07′59.0″

32°17′02.9″

4291

囊谦县增05

囊谦县白扎乡吉沙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建设养畜

96°29′54.5″

32°03′11.7″

3677

杂多县028

杂多县萨呼腾镇沙青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95°38′08.0″

32°56′02.6″

4343

杂多县029

杂多县萨呼腾镇红旗村

线叶嵩草型

区域

95°22′01.8″

32°35′11.4″

4161

杂多县030

杂多县扎青乡第二完小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鼠害防治

95°12′10.5″

32°55′03.1″

4106

杂多县031

杂多县萨呼腾镇红旗村

藏嵩草型

区域

95°16′27.5″

32°54′07.4″

4076

杂多县032

杂多县阿多乡多加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退牧还草

94°59′46.4″

32°51′03.4″

4367

杂多县033

杂多县阿多乡多加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退牧还草

94°59′08.0″

32°50′53.5″

4369

杂多县034

杂多县阿多乡多加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退牧还草

94°59′45.8″

32°51′04.1″

4380

杂多县054

杂多县苏鲁乡多晓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退牧还草

95°10′14.7″

32°41′19.8″

4282

杂多县055

杂多县苏鲁乡多晓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5°10′39.0″

32°39′48.0″

4285

杂多县增03

杂多县苏鲁乡多晓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5°10′44.5″

32°39′46.7″

4271

杂多县增05

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

线叶嵩草、珠芽蓼型

黑土滩治理

95°10′22.0″

33°01′54.0″

4236

杂多县增06

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

线叶嵩草、珠芽蓼型

黑土滩治理

95°09′28.0″

33°04′27.0″

4256

杂多县增07

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95°59′45.0″

32°51′04.0″

4388

杂多县增08

杂多县萨呼腾镇红旗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95°22′09.0″

32°52′17.0″

4071

治多县035

治多县当江乡日青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型

围栏建设

95°46′00.2″

33°47′22.9″

4327

治多县036

治多县当江乡日青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围栏建设

95°34′59.8″

33°49′11.0″

4195

治多县037

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5°41′39.0″

33°55′17.1″

4210

治多县038

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

藏嵩草型

区域

95°08′14.3″

34°05′35.0″

4692

治多县039

治多县当江乡日青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5°45′47.4″

33°47′32.9″

4301

治多县040

治多县扎河乡玛赛村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5°00′29.0″

34°14′36.4″

4651

治多县043

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95°41′59.6″

33°54′09.2″

4167

治多县增01

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95°41′58.6″

33°54′10.7″

4178

治多县增02

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

高山嵩草型

黑土滩治理

95°24′42.1″

33°50′29.6″

4402

治多县增02对照

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95°24′36.7″

33°50′12.0″

4386

治多县增03

治多县当江乡日青村

高山嵩草型

黑土滩治理

95°54′27.1″

33°30′45.6″

4379

治多县增04

治多县治渠乡江庆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建设养畜

95°39′35.7″

33°08′49.8″

4160

治多县增05

治多县治渠乡江庆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建设养畜

95°41′17.4″

33°07′47.8″

4148

治多县增06

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型

补播

95°20′20.4″

33°53′16.7″

4463

治多县增06对照

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补播

95°20′20.4″

33°53′16.7″

4465

曲麻莱县044

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95°50′03.9″

34°04′58.0″

4215

曲麻莱县045

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5°42′58.4″

34°17′45.5″

4313

曲麻莱县046

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围栏建设

95°50′31.1″

34°14′55.1″

4452

曲麻莱县047

曲麻莱县叶格乡莱央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4°56′56.6″

34°51′36.0″

4269

曲麻莱县048

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区域

95°52′52.7″

34°08′29.7″

4434

曲麻莱县049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早熟禾型

围栏建设

95°20′51.8″

34°33′15.8″

4238

曲麻莱县050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5°21′46.7″

34°32′38.2″

4197

曲麻莱县056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5°20′51.1″

34°33′09.6″

4249

曲麻莱县057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5°21′51.7″

34°32′22.9″

4192

曲麻莱县增03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95°21′36.8″

34°32′14.1″

4249

曲麻莱县增04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5°21′51.7″

34°31′13.3″

4230

曲麻莱县增06

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建设养畜

95°49′25.3″

34°04′58.9″

4189

曲麻莱县增07

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黑土滩治理

95°14′29.2″

34°38′38.2″

4258

曲麻莱县增08

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

高山嵩草、紫花针茅型

黑土滩治理

95°36′02.3″

34°24′58.5″

4266

格尔木市051

唐古拉山镇第一牧业社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92°39′56.4″

34°22′17.7″

4585

格尔木市052

唐古拉山镇第三牧业社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2°25′40.9″

34°16′33.8″

4611

格尔木市053

唐古拉山镇第三牧业社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2°25′40.4″

34°16′33.7″

4610

格尔木市058

唐古拉山镇公用草场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2°25′0.6″

34°13′8.0″

4547

格尔木市059

唐古拉山镇公用草场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围栏建设

92°25′30.4″

34°12′44.5″

4548

格尔木市060

唐古拉山镇第四牧业社

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

92°19′48.4″

34°06′27.8″

4790

格尔木市061

唐古拉山镇第四牧业社

高山嵩草型

围栏建设

92°22′37.9″

34°06′43.2″

4718

玛多县064

玛多县黑河乡

紫花针茅型

区域

98°08′38.8″

34°56′59.5″

4269

玛多县065

玛多县黑河乡

杂类草型

区域

98°09′40.4″

34°53′57.4″

4217

玛多县066

玛多县扎陵湖镇

紫花针茅型

区域

97°36′0.8″

34°58′35.7″

4282

玛多县068

玛多县黄河乡

紫花针茅型

围栏建设

98°15′36.5″

34°35′52.5″

4230

玛多县067

玛多县扎陵湖镇

垂穗披碱草型

区域

97°54′54.6″

35°04′30.9″

4260

玛多县069

玛多县扎陵湖镇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7°34′29.5″

34°56′00.1″

4280

玛多县069对照

玛多县扎陵湖镇☆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7°46′23.1″

34°06′35.4″

4282

玛多县070

玛多县扎陵湖镇

紫花针茅型

退牧还草

97°46′50.7″

34°06′46.6″

4274

玛多县071

玛多县玛查理镇

杂类草型

鼠害防治

98°16′12.6″

34°51′44.5″

4213

玛多县072

玛多县玛查理镇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鼠害防治

98°15′12.7″

34°53′17.7″

4248

玛多县增01

玛多县扎陵湖镇

紫花针茅型

区域

97°55′49.6″

35°06′46.6″

4290

玛多县增02

玛多县玛查理镇

紫花针茅型

鼠害防治

98°03′27.6″

34°40′57.7″

4236

达日县073

达日县窝赛乡超龙村☆

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

99°47′46.8″

33°36′29.6″

4051

达日县074

达日县吉迈镇跨热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43′04.0″

33°43′37.0″

3992

达日县075

达日县建设乡沙日纳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34′44.0″

33°45′24.0″

4182

达日县076

达日县莫坝乡萨根村

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

99°29′40.8″

33°29′19.2″

4118

达日县078

达日县莫坝乡萨根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32′38.0″

33°22′43.0″

4192

达日县079

达日县桑日麻乡红旗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59′23.0″

33°40′19.0″

4273

达日县080

达日县桑日麻乡红旗村

高山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58′09.0″

33°41′13.0″

4292

达日县081

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

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

99°44′43.0″

33°43′30.0″

3999

达日县增01

达日县建设乡

高山嵩草型(黑土滩)

退牧还草

99°28′24.0″

33°41′24″

4131

达日县增02

达日县满掌乡查干村

高山嵩草型(黑土滩)

补播

100°13′19.3″

33°25′10.3″

4137

达日县增05

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

高山嵩草型

建设养畜

99°46′57.5″

33°39′14.9″

4028

达日县增06

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

高山嵩草型

建设养畜

99°57′46.0″

33°32′47.1″

4091

达日县EQ-01*

达日县德昂乡康隆村

藏嵩草、薹草型

区域

100°10′2.7″

33°23′45.1″

4205

甘德县082

甘德县柯曲乡目日村

具山生柳的苔草、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49′0.9″

33°48′21.1″

4005

甘德县084

甘德县下贡麻乡一村

垂穗披碱草型

鼠害防治(内)

99°40′5.0″

33°50′46.4″

3974

甘德县084对照

甘德县下贡麻乡一村

垂穗披碱草型

鼠害防治(外)

99°40′0.5″

33°50′46.4″

3977

甘德县085

甘德县江千乡一村

线叶嵩草型

鼠害防治

100°23′44.6″

34°07′48.7″

3782

甘德县086

甘德县下藏科乡一村

垂穗披碱草型

退牧还草

100°41′48.4″

34°04′32.7″

3784

甘德县087

甘德县青珍乡青珍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100°10′20.2″

34°10′16.1″

4254

甘德县088

甘德县上贡麻乡四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退牧还草

99°46′4.5″

33°48′30.7″

4048

甘德县089

甘德县上贡麻乡珠合隆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退牧还草(内)

99°35′24.0″

33°53′33.4″

3962

甘德县089对照

甘德县上贡麻乡珠合隆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退牧还草(外)

99°35′34.1″

33°53′24.2″

4049

甘德县090

甘德县上贡麻乡珠合隆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退牧还草(内)

99°36′40.5″

33°45′44.7″

3962

甘德县090对照

甘德县上贡麻乡珠合隆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退牧还草(外)

99°36′16.9″

33°45′43.8″

4005

甘德县增01

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黑土滩治理

100°14′10.8″

33°46′38.9″

3841

甘德县增02

甘德县下贡麻乡龙恩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黑土滩治理

100°15′56.2″

33°42′52.4″

3859

甘德县增03

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

垂穗披碱草型

建设养畜

100°22′36.5″

33°46′28.6″

3842

甘德县增04

甘德县下藏科乡洞索村

垂穗披碱草型

建设养畜

100°45′49.1″

34°01′13.0″

3763

甘德县EQ-01*

甘德县青珍乡一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6′56.4″

34°8′1.2″

4226

班玛县091

班玛县亚尔堂乡三户村

具高山柳的薹草、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0°41′19.4″

32°55′29.0″

3665

班玛县092

班玛县赛来塘镇班脑村

禾叶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0°43′47.7″

32°54′6.3″

3945

班玛县093对照

班玛县达卡乡冬仲村

禾叶嵩草型

区域

101°03′47.2″

33°00′22.9″

4063

班玛县093

班玛县达卡乡冬仲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03′45.1″

33°00′31.8″

4115

班玛县094对照

班玛县达卡乡兰青村

禾叶嵩草型

区域

101°03′36.2″

33°59′41.1″

4070

班玛县094

班玛县达卡乡兰青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03′29.5″

33°59′45.5″

4098

班玛县095

班玛县达卡乡佐诺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05′49.5″

32°59′19.2″

4073

班玛县096

班玛县亚尔堂乡王柔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52′1.4″

32°49′33.0″

3605

班玛县097

班玛县亚尔堂乡王柔村

具鲜卑花的薹草、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0°47′40.3″

32°47′21.9″

3486

班玛县098

班玛县吉卡乡贡丈村

线叶嵩草、珠芽蓼型

鼠害防治

100°13′02.4″

32°50′59.0″

3944

班玛县099

班玛县知钦乡赤沟村

线叶嵩草、珠芽蓼型

退牧还草

100°33′28.7″

32°40′57.3″

3870

班玛县增01

班玛县吉卡乡贡丈村

垂穗披碱草型

补播

100°18′02.0″

32°48′38.0″

3992

班玛县增02

班玛县吉卡乡贡丈村

垂穗披碱草型

补播

100°35′41.0″

32°50′27.0″

3962

久治县100

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果江村

禾叶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1°25′43.7″

33°24′35.3″

3709

久治县101

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宁友村

线叶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1°30′7.0″

33°19′1.0″

3820

久治县103

久治县白玉乡龙格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51′38.1″

33°17′13.0″

4410

久治县104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扎拉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08′19.1″

33°26′32.1″

4040

久治县105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58′20.0″

33°25′40.0″

3940

久治县105对照

久治县白玉乡龙格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58′32.7″

33°25′35.9″

3940

久治县106

久治县哇尔依乡满格村

禾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36′06.3″

33°18′01.1″

3800

久治县106对照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

线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0°36′8.1″

33°17′58.7″

3780

久治县108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

禾叶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0°56′58.9″

33°21′44.1″

4040

久治县EQ-01*

久治县智青松多镇

禾叶嵩草型

自然区域

101°29′42″

33°19′8.7″

3688

久治县EQ-02*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

具金露梅的珠芽蓼型

自然区域

101°14′8.1″

33°22′49″

4045

玛沁县110

玛沁县雪山乡第二牧业社

具山生柳的薹草、嵩草型

区域

100°49′04.7″

34°35′45.8″

3871

玛沁县111

玛沁县优云乡

矮生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13′08.7″

34°13′38.6″

4235

玛沁县112

玛沁县当洛乡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31′49.0″

34°54′46.3″

4080

玛沁县113

玛沁县昌麻河乡

藏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11′06.8″

34°28′54.4″

4337

玛沁县115

玛沁县东倾沟乡

高山嵩草型

建设养畜

100°03′47.1″

34°31′20.7″

4091

玛沁县115对照

玛沁县东倾沟乡

高山嵩草型

建设养畜

100°03′47.1″

34°31′20.7″

4091

玛沁县116

玛沁县优云乡

藏嵩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0°03′47.1″

34°31′20.7″

3718

玛沁县117

玛沁县拉军镇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43′59.0″

34°38′30.9″

3367

玛沁县增01

玛沁县大武镇格多村

垂穗披碱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0°29′21.2″

34°20′44.8″

3916

玛沁县增02

玛沁县大武镇永宝村

垂穗披碱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0°21′04.3″

34°25′28.5″

3916

玛沁县EQ-01*

玛沁县大武镇永宝村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区域

100°19′19.9″

34°22′26.2″

3900

玛沁县EQ-02*

玛沁县昌麻河乡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99°12′01.1″

34°20′43.3″

4248

同德县118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瓜什则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区域

100°47′15.0″

35°17′37.6″

3303

同德县119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完科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区域

100°51′37.3″

35°15′27.4″

3332

同德县120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完科村

青海固沙草、西北针茅型

区域

100°23′30.4″

35°12′48.3″

3251

同德县121

同德县唐谷镇力伦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区域

100°27′37.6″

35°11′30.2″

3310

同德县122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斗后言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0°34′53.2″

35°11′35.0″

3368

同德县123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欧沟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0°31′10.2″

35°18′12.5″

3346

同德县124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欧沟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0°29′24.5″

35°18′50.0″

3353

同德县125

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49′31.3″

34°52′24.2″

3812

同德县126

同德县河北乡黄河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53′30.2″

34°53′54.4″

3801

同德县增01

同德县唐谷镇赛唐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围栏封育

100°50′47.7″

34°57′36.6″

3786

同德县增02

同德县唐谷镇那仁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44′38.9″

34°58′21.2″

3738

同德县增03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科日干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0°52′32.4″

34°58′40.6″

3803

同德县增04

同德县河北乡果什布滩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补播

100°48′57″

35°16′03.2″

3693

河南县127

河南县托叶玛乡托叶玛村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25′23.6″

34º41′06.5″

3530

河南县128

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克村

具金露梅的嵩草、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07′24.6″

34º27′21.2″

3320

河南县129

河南县多松乡夏日达哇村

线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23′05.7″

34º18′19.9″

3500

河南县130

河南县宁木特乡赛永村

线叶嵩草型

区域

101º18′55.6″

34º28′48.7″

3380

河南县131

河南县宁木特乡浪琴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17′00.2″

34º37′17.2″

3460

河南县131对照

河南县宁木特乡浪琴村

杂类草型

退牧还草(对照)

101°18′00.2″

34°34′31.9″

3452

河南县132

河南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

线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35′49.6″

34º41′59.4″

3530

河南县133

河南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

线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

101º35′46″

34º42′02″

3540

河南县133对照

河南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

线叶嵩草型

退牧还草(对照)

101º35′46″

34º42′02″

3540

河南县134

河南县优干宁镇智后茂村

线叶嵩草型

区域

101º31′48.8″

34º50′07″

3580

河南县135

河南县优干宁镇智后茂村

线叶嵩草型

区域

101°31′38.8″

34°50′10″

3580

河南县增03

河南县宁木特乡卫拉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建设养畜

101º21′4″

34º36′14″

3481

河南县增04

河南县优干宁镇智后茂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1º34′24″

34º39′17″

3533

河南县增05

河南县托叶玛乡夏吾特村

垂穗披碱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1º29′55″

34º26′56″

3640

河南县增06

河南县宁木特乡卫拉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建设养畜

101º20′42″

34º35′12.6″

3480

河南县EQ-01*

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克村

线叶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1º51′21″

34º35′40.6″

3380

河南县EQ-02*

河南县柯生乡次汉苏村

垂穗披碱草型

区域

101º36′43.8″

34º11′41.2″

3471

泽库县136

泽库县恰科日乡雄让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101°36′42.8″

35°05′16.1″

3789

泽库县137

泽库县王家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型

区域

100°54′51.0″

35°23′30.1″

3411

泽库县140

泽库县宁秀乡宁秀村

垂穗披碱草型

退牧还草(内)

101°52′05.4″

35°13′01.3″

3364

泽库县140对照

泽库县宁秀乡宁秀村

垂穗披碱草型

退牧还草(外)

101°52′13.5″

35°12′05.0″

3371

泽库县141

泽库县和日乡直干木村

藏嵩草型

鼠害防治

101°07′38.5″

35°18′02.4″

3479

泽库县142

泽库县和日乡羊曲村

紫花针茅型

区域

101°09′15.6″

35°18′13.2″

3512

泽库县143

泽库县巴滩牧场尕叶合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0°00′20.8″

35°11′40.2″

3511

泽库县144

泽库县多禾茂乡多禾日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101°48′6.7″

35°03′43.6″

3549

泽库县增01

泽库县西卜沙乡红旗村

紫花针茅型

建设养畜

101°41′42.7″

35°01′36.7″

3622

泽库县增03

泽库县和日乡唐德村

垂穗披碱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1°19′19.7″

35°16′16.0″

3636

兴海县145

兴海县曲什安乡塔洞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区域

100°04′33.4″

35°28′00.0″

3260

兴海县146

兴海县中铁乡杜宗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区域

100°10′53.2″

35°17′06.5″

3231

兴海县147

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村

高山嵩草型

区域

99°33′20.25″

35°45′50″

3746

兴海县148

兴海县河卡镇都台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100°06′16.2″

35°56′29.8″

3198

兴海县148对照

兴海县河卡镇都台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100°05′20.3″

35°56′16.1″

3217

兴海县149

兴海县曲什安乡塔洞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100°04′14.1″

35°28′02.4″

3226

兴海县150

兴海县唐乃亥乡沙那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99°56′06.7″

35°39′40.6″

3448

兴海县151

兴海县河卡镇灯塔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100°05′17.2″

35°55′33.1″

3194

兴海县151对照

兴海县河卡镇灯塔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退牧还草

100°06′58.1″

35°56′09.5″

3230

兴海县152

兴海县温泉乡长水村

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

99°26′38.8″

35°24′05.5″

3954

兴海县153

兴海县温泉乡赛什塘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建设养畜

99°54′30.4″

35°20′24.7″

3641

兴海县增01

兴海县唐乃亥乡沙那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黑土滩治理

99°56′37.4″

35°34′47.7″

3357

兴海县增02

兴海县曲什安乡莫多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黑土滩治理

100°07′34.9″

35°23′33.1″

3256

兴海县增03

兴海县河卡镇幸福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建设养畜

100°02′08.1″

35°51′23.7″

3211

兴海县增04

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

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型

建设养畜

99°55′36.4″

35°54′36.1″

3367

同仁县001*

同仁县保安镇银扎木村

长芒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2°05′42.4″

35°37′01.6″

2405

同仁县002*

同仁县瓜什则乡阿旦村

矮生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2°18′55.1″

35°28′53.0″

3488

同仁县003*

同仁县瓜什则乡力吉村

具金露梅的珠芽蓼型

区域

102°14′07.0″

35°25′8.16″

3484

同仁县004*

同仁县瓜什则乡阿旦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102°18′31.2″

35°29′42.2″

3419

同仁县005*

同仁县瓜什则乡阿旦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2°19′55.8″

35°28′13.1″

3419

同仁县006*

同仁县多哇镇交隆务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鼠、虫害防治

102°12′04.2″

35°12′4.2″

3355

同仁县007*

同仁县多哇镇交隆务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2°13′02.8″

35°28′28.7″

3317

尖扎县001*

尖扎县贾加乡安中村

长芒草、杂类草型

区域

101°54′29.6″

36°01′12.2″

2540

尖扎县002*

尖扎县尖扎滩乡洛哇村

紫花针茅、杂类草型

区域

101°48′47.0″

35°48′42″

3346

尖扎县003*

尖扎县尖扎滩乡幸福村

线叶嵩草、早熟禾型

区域

101°55′41.5″

35°47′7.32″

3454

尖扎县004*

尖扎县尖扎滩乡羊智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101°50′10.6″

35°46′38.8″

3391

尖扎县005*

尖扎县当顺乡古什当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区域

102°01′12.7″

35°51′33.2″

2823

尖扎县EQ-006*

尖扎县尖扎滩乡茶卡村

高山嵩草、早熟禾型

2014鼠害防治

101°41′21.2″

35°46′9.3″

3383

尖扎县EQ-007*

尖扎县尖扎滩乡幸福村

高山嵩草、早熟禾型

区域

101°41′22.1″

35°46′13.3″

3382

共和县定005*

共和县黑马河乡

矮生嵩草型

退牧还草

99°52′34.9″

36°42′33.1″

3231

共和县定006*

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退牧还草

100°21′48.4″

36°37′54.3″

3234

共和县定007*

共和县湖东种羊场

青海固沙草、短花针茅型

退牧还草

100°48′51.3″

36°41′01.2″

3305

共和县001*

共和县石乃亥乡鲁色村

西北针茅型

地下鼠防治

99°45′6.77″

36°48′9.17″

3232

共和县002*

共和县黑马河乡加隆村

高山嵩草、杂类草型

虫害防治

99°42′8.82″

36°46′1.38″

3344

共和县003*

共和县黑马河乡文巴村

矮生嵩草、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毒草防除

99°58′12.97″

36°39′7.47″

3207

共和县004*

共和县黑马河乡文巴村

矮生嵩草、高山嵩草型

围栏封育、毒草防除

99°54′13.7″

36°41′1.13″

3241

共和县005*

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

西北针茅草地型

对照

100°19′12.9″

36°37′0.72″

3257

共和县006*

共和县塘格木镇治海村

西北针茅、矮生嵩草型

围栏封育、毒草防除

100°02′2.57″

36°38′13.6″

3204

共和县007*

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

西北针茅型

沙化补播

100°44′8.05″

36°34′1.67″

3200

共和县008*

共和县倒淌河镇哈乙亥村

矮生嵩草、高山嵩草型

鼠害防治、毒草防除

101°03′11.5″

36°26′06.5″

3498

共和县009*

共和县甘地乡切扎村

青海固沙草、细叶薹草型

 

100°28′57.7″

36°14′01.2″

2964

共和县010*

共和县甘地乡切扎村

青海固沙草、细叶薹草型

沙化治理

100°22′11″

36°17′18.2″

2918

贵德县001*

贵德县拉西瓦镇曲乃亥村

高山嵩草型

2007年围栏

101°07′25″

36°16′27″

3488

贵德县002*

贵德县常牧镇切扎村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围栏封育

101°36′42″

35°55′41″

3394

贵德县003*

贵德县常牧乡拉德村

青海固沙草、西北针茅型

围栏封育

101°27′45″

35°51′30.5″

3358

贵德县004*

贵德县拉西瓦镇曲乃亥村

西北针茅型、短花针茅型

围栏封育、蝗虫

101°04′33″

36°13′14″

3241

贵德县005*

贵德县尕让乡大滩村

粗喙苔草、藏嵩草型

围栏封育

101°25′27″

36°21′15″

3726

贵南县EQ-001*

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西贡卡沟

高山嵩草、异针茅型

区域

100°38′55″

35°30′37.8″

3411

贵南县EQ-002*

贵南县森多乡万秀滩

西北针茅、细叶薹草型

区域

100°04′27.3″

35°34′58.4″

3410

贵南县EQ-003*

贵南县过马营镇加沙村

芨芨草、青海固沙草型

区域

100°38′55″

35°30′37.8″

3280

贵南县EQ-004*

贵南县过马营镇过马营

短花针茅型

区域

100°59′02″

35°47′29.6″

3272

贵南县EQ-005*

贵南县森多镇尼玛龙村

高山嵩草型

围栏封育

101°13′21″

35°31′06.0″

3480

 

注: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点和定位监测点,*为二期新增监测点


 

附表2                           草地综合评价标准表

评  价  指  标

分 值

等 级

1、     草地结构:

(1) 草地结构完整(18分)

(2)草地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草群高度下降<10%,植被盖度下降<10%(14.4分)

(3)草地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草群高度下降<20%,植被盖度下降20-40%(10.8分)

(4)草地结构发生大的变化,草群高度下降20-40%,植被盖度下降40-60%(7.2分)

(5)草地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草群高度下降>40%,植被盖度下降>60%(3.6分)

2、植物种群:

(1)植物种群组成无变化(17分)

(2)植物种群组成变化不明显,种数减少<10%或种数未变而是杂草种类有增加(13.6分)

(3)植物种群组成有变化,种数减少10-20%或种数未变而是杂草种类增加较多(10.2分)

(4)植物种群组成明显改变,种数减少20-30%或种数未变而是杂草种类较大幅度增加(6.8分)

(5)植物种群组成显著改变,种数减少>40%或种数未变而是杂草种类大幅度增加(3.4分)

3、牧草经济类群:

(1)优良牧草、毒杂草无变化(17分)

(2)优良牧草品种减少<10%,毒杂草品种增加10-20% (13.6分)

(3)优良牧草品种减少20-40%,毒杂草品种增加20-40%(10.2分)

(4)优良牧草品种减少50%左右,毒杂草品种增加40-60% (6.8分)

(5)优良牧草品种减少>50%,毒杂草品种增加>60% (3.4分)

4、产草量:

(1)产草量达到正常年景水平(18分)

(2)总产量下降<20%,或杂草产量增加20-30%(14.4分)

(3)总产量下降20-40%,杂草产量上升30-40%(10.8分)

(4)总产量下降40-70%,或杂草产量增加40-60%(7.2分)

(5)总产量下降>70%或杂草产量增加>60%(3.6分)

5、地表侵蚀:

(1)地表无侵蚀、沙化现象(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15分)

(2)地表未出现明显侵蚀、沙化现象(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20%)(12分)

(3)地表出现轻度侵蚀、沙化现象(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0-40%)(9分)

(4)地表出现中度侵蚀、沙化现象(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6分)

(5)地表出现重度侵蚀、沙化现象(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60%)(3分)

6、鼠类危害:

(1)无鼠害(鼠兔的有效洞为9-30个/hm2)(15分)

(2)鼠害微弱(鼠兔的有效洞为30-100个/hm2)(12分)

(3)有轻度鼠害发生(鼠兔的有效洞为101-170个/hm2)(9分)

(4)有中度鼠害发生(鼠兔的有效洞为171-240个/hm2)(6分)

(5)有重度鼠害发生(鼠兔的有效洞为>240个/hm2)(3分)

 

>95分

健康

81-95分

较健康

61-80分

亚健康

41-60分

不健康

<40分

恶性病态